第180部分(1 / 4)

,乃輒敢出口,爾有狂疾耶?爾設此心,斷乎不可。’”,於是將他趕了出去。⑧(此處有爭議,本文取吳秀良說,尚待商榷)

但是此事併為因為胤禟、胤禵等人喝阻而戛然而止,謀刺皇太子事情依然在秘密進行中,大阿哥膽大心粗,一心想要謀害胤礽,再加上張明德一而再再而三慫恿:“我有朋友五人,此五人能抵殺數百人,可翻越如城之高牆,可進入四五十人群行刺”,使得胤禔頗信伊確有能力助其成事,所以和他約定,務必於十月初旬將其好友約入京城,實施行刺計劃。張明德於是出京到處聯絡好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熟料皇太子竟於此前九月已然被廢,不難想見,一心要置皇太子於死地胤禔,是如何極盡挑唆之能事,構陷太子,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張明德由於訊息閉塞,並不知道“事已告成”,依然如約來京,並對胤禔說“我與諸友相約,十月十五日到來。”

胤禔此時處於大功告成喜悅之中,頗有點飄飄然,此時張明德到來,卻反而沖淡了這種興奮情緒,他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種憂慮。他深知諸皇子名為兄弟,實則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就等著抓著對方小辮子將其置入萬劫不復。他覺得這個事情終難隱瞞,說不定正有人等著告發此事呢,畢竟當初做事不甚縝密,知情者甚重,可能是人盡皆知(除了康熙被矇在鼓裡),如步軍統領託和齊就深知其內情。

當初原本是希望能夠拉到更多人一同去謀劃此事,以期附和者眾,能成其事,卻未考慮到這樣事,一旦洩露出去,則會給自己帶來怎樣滅頂之災。想及此,胤禔不禁膽戰心驚。

所以他們聚在一起商量,認為“此事,不可隱匿,一旦為別處舉發,為我等不利。”所以他們決定自己先去康熙面前備案,“巧為具奏”,⑨於是就有了“拘禁允礽時,允禔奏允礽所行卑汙,大失人心。相面人張明德曾言允禩後必大貴。今欲誅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這一幕醜劇⑩。究其意不過是想以誅殺允礽之意出自聖躬,自己仰體聖意,故有此念而已。其實允禔如是行事,雖說匪夷所思,行之甚險,但並不是打毫無把握之仗,這麼做,也是出自對康熙秉性之瞭解。認為先在皇父面前含糊其辭,預先提及此事,康熙心中有數,一旦他人舉發,其父定然以其所言為先入之見,不會信及他人“挑撥離間之辭”。況且他甚怒太子行徑,此時也曾有過殺太子想法⑾,胤禔洞悉其情,才敢走這步險棋。此舉雖然有向皇父面前推舉胤禩之意,但隱有逃避自己所應承擔那份責任之感,可見其心虛。但並不能說是禍移江東,欲栽贓嫁禍給胤禩。胤禔那麼做,無非是想全部保全,自己和胤禩都能全身而退。畢竟一旦胤禩獲罪,必定會將自己供出,他們可是一根繩子上螞蚱。而且似乎胤禔心存期盼,希望透過自己一番鼓動,康熙能夠考慮張明德之言,順應“天意”,立胤禩為儲君。而自己雖然不得立,卻可藉此撈些好處,倘若胤禩繼位必會對自己感恩戴德。

所以說胤禔此舉,無非是在沒有考慮周全情形下,一心想著如何巧言善辯,將此事給糊弄過去。但康熙此時雖然身患重病,思緒卻很清晰,他一眼看出箇中問題,聞之“驚異,”心中頓生疑惑。於他,可生處死胤礽之念,但胤禔卻萬萬不能作如是想。所以他令人調查此事,但另一方面又擔心牽連甚廣,囑咐“慎毋滋蔓,但坐張明德一人審結可也⑿”。

事情經過,康熙心中已經很清楚了,他責問胤禩“你為何相面”,胤禩奏“我因不曾有子,所以相面”,如此狡辯顯系與事實相距甚遠,就連胤禟都清楚“那相面人說八阿哥有非常之福”這一句話被康熙知道,所以弄出事來,而且他們後來供詞也交代了胤禩欲要謀害胤礽而與之相商,被他們趕了出去整個經過。

在康熙未鎖拿胤禩之前兩天,胤禵就與胤禟相商,約胤禟同保救胤禩,⒀所以當康熙下令鎖拿胤禩,他們才會如此默契挺身而出,奏保胤禩斷無邀結黨羽謀害胤礽之心。此前胤祉曾奏“伊等所為學梁山泊賊”⒁,康熙見此情形,腦子中猛然閃過這幾個字,怒不可遏,斥其為梁山泊義氣,胤禵因此立起誓來,康熙大怒,拔出小刀欲殺胤禵,被胤祺跪抱勸止,再加上諸阿哥苦求,收了小刀,將板子橫打下來,胤禟跪上前抱住,被康熙打了兩巴掌,把臉打紅腫了。皇帝於是命諸皇子打了胤禵二十板,後將他和胤禟二人逐了出去。⒂

有人說康熙對待胤禩過苛,其實不然,張明德一案,康熙儼然是放了水,除了張明德是凌遲處死以外,“布穆巴以所聞情節,商之長史阿祿,告直郡王使之奏聞,布穆巴、阿祿俱無罪,著釋放。公普奇知情不首,革去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