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時,日趨頂盛,在十七世紀,其領土更達最高峰。而在海雷丁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其為惟一的伊斯蘭勢力能於十五至十九世紀期間,挑戰日趨強盛之歐洲霸權。然而,終不敵之,於十九世紀初趨於沒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因而四分五裂。國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今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因而領導國民起義,擊退西方勢力,據小亞細亞立國,廢哈里發,更國號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編輯本段「帝國的歷史」
建立奧斯曼土耳其人原屬中亞阿姆河一帶(突厥斯坦)西突厥烏古斯人的卡伊部落,從事遊牧,逐水草而居。13世紀初,蒙古人大舉入侵中亞,卡伊部落首領埃爾圖格魯爾率部400多帳被迫西遷,進入安納托利亞,信奉伊斯蘭教(一說在中亞時已信伊斯蘭教)。歸順塞爾柱突厥人的羅姆素丹國,受封安納托利亞北部的卡拉賈達地區,並委以守衛邊境重任。埃爾圖格魯爾從毗鄰拜占庭手中奪取瑟於特、多馬尼奇等地,這成為奧斯曼國家的發祥地。1281年,奧斯曼一世(&039;UTHMANI,1258~1324)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後,繼續兼併拜占庭領土卡拉賈希薩爾、比萊吉克、亞爾希薩爾等地,定都耶尼謝希爾。1289年羅姆素丹國被迫承認他奪取的領土為其封地。1299年,奧斯曼趁羅姆素丹國分裂,正式宣佈獨立,稱號“加齊”,奠定了奧斯曼國家的雛形,故名。1324年,奧斯曼之子奧爾汗(1324~1360)繼位後,首先攻佔布林薩,並遷都於此,正式宣佈使用“素丹”稱號,立伊斯蘭教為國教,實行伊斯蘭教法,建清真寺和宗教學校。他繼續向外擴張,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