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2 / 5)

F·科恩著:《布哈林與布林什維克革命》,地24頁,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出版。

83 '蘇'羅·亞·麥德維傑夫:《讓歷史來審判——斯大林主義的起源及其後果》,第856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

84 斯大林的這篇講話一直未公開發表,直到60年以後,蘇聯學術界才從米丁去世以後送藏於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中央黨務檔案館的筆記中,得知這次講話的具體言論,並公佈於世。本書以下所引“講話”皆轉引自:《中國著名學者:蘇聯劇變新探》(宮達非主編),第368頁,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85 '蘇'羅·亞·麥德維傑夫:《讓歷史來審判——斯大林主義的起源及其後果》,第858—859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

86 引自《中國著名學者:蘇聯劇變新探》(宮達非主編),馬閃龍著《蘇聯思想文化模式與蘇聯劇變》一文。

87 '蘇'羅·亞·麥德維傑夫著:《讓歷史來審判——斯大林主義的起源及後果》,第617—618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

88《在改革浪潮中重評斯大林——蘇聯近期報刊文章選譯》,第66頁,求實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

89 斯大林於1930年12月9日關於《哲學戰線的狀況》的談話,轉引自《中國著名學者:蘇聯劇變新探,第369頁。

90 '蘇'羅·亞·麥德維傑夫:《讓歷史來審判——斯大林主義的起源及其後果》,第894頁。

91《列寧全集》第32卷88頁。

92 《斯大林文選》下,第540—541頁。

93 《中國著名學者:蘇聯劇變新探》,宮達非主編,第352頁,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94 '捷'奧塔·希克:《共產主義政權體系》,第17頁,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版。

關於“代表先進文化”的若干思考(7)

95 羅曼·羅蘭:《莫斯科日記》,第59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96 《斯大林文選》上,第87頁。

97 '澳'L·G丘奇沃德:《蘇聯的知識分子》,第90頁,第19頁,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98 《斯大林文選》上,第8頁。

99 '澳'L·G丘奇沃德:《蘇聯的知識分子》,第154頁。

100轉引自'蘇'羅·亞·麥德維傑夫:《讓歷史來審判—斯大林主義的起源及後果》上,第229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

101轉引自'蘇'羅·亞·麥德維傑夫:《讓歷史來審判—斯大林主義的起源及後果》上,第216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

102轉引自'蘇'羅·亞·麥德維傑夫:《讓歷史來審判—斯大林主義的起源及後果》上,第359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版。

103《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15頁。

104 朱穆之:《慶祝蘇聯十月革命三十四週年,加強中蘇人民的友好團結》,轉載於《特種兵》,增刊第39期,1951年10月29日。

105 此文轉載於《特種兵》增刊第39期,1951年10月29日。

106 《學習》雜誌初級版第一卷第九期,1951年8月5日。

107 《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49—196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6約出版,第213—214頁。

108 《捍衛高等教育和科學事業的社會主義方向——批判右派分子錢偉長的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行(一)》,第38頁,清華大學新清華編輯委員會編,1957年12月。

109《捍衛高等教育和科學事業的社會主義方向——批判右派分子錢偉長的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行(一)》,第173頁,清華大學新清華編輯委員會編,1957年12月。

110 作者寫這一段所使用是材料,均直接引自葉篤莊:《我國遺傳學發展中堅持“雙百方針”的艱難歷程》,《炎黃春秋》1997年第8期。

111《中央批轉天津市委關於天津工程技術人員會議情況及今後工作意見的報告》(1953年4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編:《中###史參考資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