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3 / 4)

小說:鹿鼎記-完本 作者:男孩不逛街

:“什麼‘黃布比沙龍’的故事?”慕天顏道:“這故事就出在揚州石塔寺。唐朝乾元年間,那石塔寺叫做木蘭院,詩人王播年輕時家中貧窮……”韋小寶心想:“原來這人名叫王播,不是一塊黃布。”聽他續道:“……在木蘭院寄居。廟裡和尚吃飯時撞鐘為號,王播聽到鐘聲,也就去飯堂吃飯。和尚們討厭他,有一次大家先吃飯,吃完了飯再撞鐘。王播聽到鐘聲,走進飯堂,只見僧眾早已散去,飯菜已吃得乾乾淨淨……”韋小寶在桌上一拍,怒道:“***和尚可惡。”慕天顏道:“是啊,吃一餐飯,費得幾何?當時王播心中慚愧,在壁上題詩道:‘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者(‘門’加‘者’)黎飯後鐘。’”韋小寶問道:“‘者黎’是什麼傢伙?”眾官和他相處多日,知道這位欽差大人不是讀書人,旗人的功名富貴多不從讀書而來,也不以為奇。慕天顏道:“者黎就是和尚了。”韋小寶點頭道:“原來就是賊禿。後來怎樣?”慕天顏道:“後來王播做了大官,朝廷派他鎮守揚州,他又到木蘭院去。那些和尚自然對他大為奉承。他去瞧瞧當年牆上所題的詩還在不在,只見牆上黏了一塊名貴的碧紗,將他題的兩句詩籠了起來,以免損壞。王播很是感慨,在後面又續了兩句詩道:‘三十年前塵土面,如今始得碧紗籠。’”韋小寶道:“他定是把那些賊禿捉來大打板子了?”慕天顏道:“王播是風雅之士,想來題兩句詩稍示譏諷,也就算了。”韋小寶心想:“倘若是我,哪有這麼容易罷手的?不過要我題詩,可也沒有這本事。老子只會拉屎,不會題詩。”說了一會故事,撤茶斟酒。韋小寶四下張望,隔座見王進寶一口一杯,喝得甚是爽快,心念一動,說道:“王將軍,你曾說戰馬吃了芍藥,那就特別雄壯,是不是?”一面說,一面向他大做眼色。王進寶不明其意,說道:“這個……”韋小寶道:“皇上選用名種好馬,什麼蒙古馬、西域馬、川馬、滇馬,皇上都吩咐咱們要小心飼養,是不是?”康熙著意於蓄馬,王進寶是知道的,便道:“大人說得是。”韋小寶道:“你熟知馬性,在北京之時,你說如給戰馬吃了芍藥,奔跑起來便快上一倍。皇上這般愛馬,咱們做奴才的,自該上仰聖意。如把這裡的芍藥花掘起來送去京師,交給兵部車駕司餵馬,皇上得知,必定龍顏大悅。”眾人一聽,個個神色十分古怪。芍藥花能壯馬,倒是第一次聽見,瞧王進寶唯唯否否的模樣,顯是不以為然,只是不敢公然駁回而已。但韋小寶開口皇上,閉口皇上,抬出皇帝這頂大帽子來,又有誰敢稍示異議?眼見這千餘株名種芍藥要盡毀於他手,揚州從此少了一個名勝,卻不知這位韋大人何以如此痛恨這些芍藥?人人面面相覷,說不出話來。知府吳之榮道:“韋大人學識淵博,真是教人佩服。這芍藥根叫做赤芍,《本草綱目》中是有的,說道功能去瘀活血。芍藥的名稱中有個‘藥’字,可見古人就知它是良藥。馬匹吃了芍藥,血脈暢通,自然賓士如飛。大人回京之時,卑職派人將這裡的芍藥花都掘了,請大人帶回京城。”眾官一聽,心中都暗罵吳之榮卑鄙無恥,為了迎逢上官,竟要毀去揚州的美景。韋小寶拍手笑道:“吳大人辦事幹練,好得很,好得很。”吳之榮大感榮幸,忙下坐請安,說道:“謝大人誇獎。”布政司慕天顏走出花棚,來到芍藥叢中,摘了一朵碗口大的芍藥花,回入座中,雙手呈給韋小寶,笑道:“請大人將這朵花插在帽上,卑職有個故事說給大人聽。”韋小寶一聽又有故事,便接過花來,只見那朵芍藥瓣作深紅,每一瓣花瓣攔腰有一條黃線,甚是嬌豔,便插在帽上。慕天顏道:“恭喜大人。這芍藥有個名稱,叫作‘金帶圍’,乃是十分罕有的名種。古書上記載得有,見到這‘金帶圍’的,日後會做宰相。”韋小寶笑道:“哪有這麼準?”慕天顏道:“這故事出於北宋年間。那時韓魏公韓琦鎮守揚州,就在這禪智寺前的芍藥圃中,忽有一株芍藥開了四朵大花,花瓣深紅,腰有金線,便是這金帶圍了。這種芍藥從所未有,極是珍異。下屬稟報上去,韓魏公駕臨觀賞,十分喜歡,見花有四朵,便想再請三位客人,一同賞花。”韋小寶從帽上將花取下再看,果覺紅黃相映,分外燦爛。那一條金色橫紋,更是百花所無。慕天顏道:“那時在揚州有兩位出名人物,一是王珪,一是王安石,都是大有才學見識之人。韓魏公心想,花有四朵,人只三個,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請一個人罷,名望卻又配不上。正在躊躇,忽有一人來拜,卻是陳昇之,那也是一位大名士。韓魏公大喜,次日在這芍藥圃前大宴,將四朵金帶圍摘了下來,每人頭上簪了一朵。這故事叫做‘四相簪花宴’,這四人後來都做了宰相。”韋小寶笑道:“這倒有趣。這四位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