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蘇聯入侵的動機,也是很明顯的,那當然是要保護他們的巴庫油田,擴大和德國之間的防禦縱深!
在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就是蘇聯主要的產油區,巴庫油田。
巴庫位於裡海西岸阿普歇倫半島,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歷史可追溯到5世紀,18世紀成為巴庫汗國的都城。
1806年巴庫併入俄國,1920年成為蘇聯亞塞拜然共和國的首都。不過,開始的時候,這裡只是和其他一樣,是一座落後的城市,沒有太大的發展。
這裡的改變,是從發現石油開始的,第一架鑽機於1871年至1872年間開工。到1873年時,在這裡投產經營的小型煉油廠已有20多家。
在蘇維埃成立之後,這裡都成為了蘇維埃的財產,蘇維埃在這裡加大了開採力度,當到達20世紀初的,巴庫油田成為世界上產方量最高的油田,成為南高加索工業中心和俄國石油基地。從那時以來,巴庫便一直以財“石油城”而聞名於世。
尤其是現在,巴庫的石油生產達到高峰,有多高?看這一個數字就知道了,這裡的石油產量佔蘇聯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一!
隨著德國的閃電戰在整個歐洲的橫掃,軍事家們都意識到了變革的開始,利用裝甲機械化部隊的衝鋒,讓以前的壕溝戰成為了歷史,而這一切,都需要石油!
而巴庫,離伊朗太近了!
歷史上,蘇聯人沒有太多的擔心,因為隆美爾的腳步,都沒有越過埃及,但是現在不同了!
隆美爾的軍隊,從北非一路橫掃,已經進入了中東!他們已經征服了黃沙遍地的沙特,現在正在向著伊拉克挺進,很快就能到達伊朗了!
如果德國的軍隊到達伊朗,那意味著什麼?德國的轟炸機,隨時都能光顧到巴庫油田!
在歷史上,德國入侵蘇聯之後,就希望能夠到達巴庫油田,獲得那裡寶貴的石油,而現在,德國沒有這個必要了,但是,這並不代表巴庫油田就不重要了。
這裡是蘇維埃的心臟,沒有了巴庫油田,蘇聯的石油產量就會大幅度下降,蘇聯就可能在和德國的對峙中處於絕對的下風!
所以,蘇聯必須要保護好巴庫油田,如果獲得更大的戰略縱深,就可以在沿途佈置更多的攔截戰鬥機,防備德國人的轟炸!
至於另一方面,當然還是蘇維埃貪婪的本性,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擴大自己的領土面積,現在,正好有一個絕對的好機會,可以讓他們將整個伊朗給佔據!
對蘇聯來說,是一舉多得,還可以報仇,相比赫魯曉夫提出來的在佈列斯特要塞搞事,顯然這個手筆更大,而且更容易實現,畢竟伊朗是軟柿子,好捏!
“我們絕對不能讓伊朗人的陰謀得逞!”回到了狼穴之後,希瑞克將給帝國多生孩子的想法拋到了腦後,一件件的突發事件,等待著他來拍板。
伊朗,本來都沒有在希瑞克的手下的軍官們的視線裡,而現在,突然就是整個帝國最看重的了!
“我們要盡全力,保證我們的盟友不受到傷害,對伊朗的支援力度,可以比對芬蘭更多,而且,我們不惜和蘇聯在這裡撕破臉皮。”希瑞克說道:“我建議,我們要立刻和伊朗舉行一次聯合軍事演習。”
希瑞克的態度是很堅決的。
在這個世界上,弱國是沒有發言權的,如果是小國,啥都沒有,那繼續在原始時代生活和發展,也就沒啥了,但是,很多這樣的小國,都是有資源的。
比如,非洲的一些鳥不拉屎的地方,偏偏有重要的礦產,黃金,鑽石什麼的,對本地人來說,這些東西,反而是給他們帶來痛苦的根源。
而伊朗也是如此,伊朗的寶藏,就是石油。
早在鎖羅亞斯德教時期,古代的伊朗人就已經知道使用石油了。他們用石油來點燃代表光明的聖火,並維持著它長久不滅。後來,在這些拜火教的火廟附近往往都發現了油田。(華東之雄想起了明教,熊熊聖火,焚我殘軀,這聖火,就是石油。)
而伊朗,現在是德國的親密盟友,兩國是歷經艱難才牽手到一起的。
第一千章 防守大師莫德爾
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進行閱兵,透過閱兵式來展示自己的決心,同時,透過聯合演習來告訴對手,如果對手敢真的動手,那己方就會用最猛烈的方式來招待對方!
這在整個世界都是通用的慣例。
希瑞克將這兩個手段都立刻給說出來了,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