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格格,十四在這方面是吃虧不小,再加上,胤禛受封親王已經有年頭了,監國也已經有年頭了,又有廉郡王的支援,朝中的勢力不容小覷,皇上封了弘時做世子,又選了弘曆恩養宮中,很明顯,就是告訴群臣,胤禛就是皇上選定的那個人。
於是,康熙五十七年,雍親王府熱鬧了,胤禛一時間風光無量。另一邊的十四卻是恨他入骨,不為別的,秋菊在順天府門口的那一席話,把胤禛當成了胤禩的幕後支持者。胤禎自己也認為憑藉胤禩綿羊的性子和能力根本沒可能抓住自己的小辮子,只有胤禛,自己命裡的天敵哥哥,才能做出這種事。八哥只不過是替四哥賣命的馬仔罷了,四哥根本沒把他當回事吧。
不然八嫂也不會氣急敗壞地說出那種話,把四哥直接推到臺前,想是四哥一直奴役壓榨八哥,卻不給好處,把一直看他不順眼是八嫂給惹急了,才會做出那種事來,他也聽說了,八嫂可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呢有趣,實在是有趣。現在,皇阿瑪把弘晢退回來,卻把弘曆帶進了宮,按照八嫂的性子,更是要咒罵四哥了,這個時候,自己沒道理不煽風點火啊
胤禎根本不知道,敏芝在知道弘曆被康熙帶進了宮,跑到佛堂去拜了觀音,神啊,佛啊,你終於聽到了我的禱告,將這部分歷史修正了,把我兒子還給我了,這樣才對嘛。養在宮中備受摧殘然後變成腦殘的,應該是弘曆才對,怎麼會我兒子呢感謝紐鈷祿氏,感謝胤禛,你總算做對了人生唯一的一件事,那就是五十年的時候生了弘曆啊
回想自己為爭取兒子,失去兒子而吃的苦,敏芝痛哭流涕,我的人生就因為和康熙搶兒子而產生了重大偏差,康熙渣渣,你終於想通了嗎?為什麼你到現在才想通啊兒子們終於全回來了,不用說,敏芝的日子快樂得像老鼠,馬不停蹄地為弘晢選住地,挑僕人,每天都帶著還住在主屋的小兒子去弘旺和弘晢院子裡觀望一下。
胤禩之前給弘旺請的老師,是錢伯納在翰林院的朋友,康熙四十年進士,六十多歲,對做官沒有興趣,只愛做學問,偏生是個高度近視眼加散光,幾年前康熙給了他一個員外郎名頭,讓他退休了,沒趕上康熙字典的編纂。老爺子心生遺憾,終日閉門苦讀,研究漢學。結果還是錢伯納和胤禩親自登門,才把老先生請到家裡教弘旺讀書。
老先生和何焯不一樣,他是一個史學家,無論是春秋戰國還是史記漢書,老爺子都爛熟於心。敏芝對胤禩的眼光頗為滿意,她最怕胤禩給兒子找個程朱理學的捍衛者,把兒子教成衛道士,那還不如交給康熙教成腦殘呢
對歷史有研究的學者,必定胸中有溝壑,現在,兩個兒子都交給他,敏芝也放心。於是,接下去的幾個月,敏芝享受著兒子都在身邊,想什麼時候見就能見著的喜悅,幸福了好一陣子。連帶對蹣跚學步的弘曄也親切了起來,加上為太后丁憂而至今未出嫁的晗音,四子一女的龐大隊伍,敏芝滿意了。
然而,老天爺總會在敏芝正心誠意謝它之後,再做點什麼讓敏芝痛心疾首地罵它的,葛禮一案最終審結。葛禮賜死,毫無懸念,他的家人發配寧古塔也無懸念。但是,因為葛禮一案產生的後遺症卻像瘟疫一般蔓延開來。
敏芝的烏鴉嘴說中了,張伯行因為長子的死而傷心欲絕,以年邁體衰為由辭官,康熙親自挽留只留下了老人的兩行熱淚。無奈放行,賜以豐厚的田產錢糧作為補償。沒有留住賢臣,讓康熙鬱結於心,葛禮死了,家人充軍了,不能對他們發洩。幕後黑手十四還有用處也不能遷怒,老爺子心火難消,盯上了屢教不改,得了暗示也不聽話的裕親王家。
老康那叫怒啊,當年福全哥哥多麼聽話,幼年的時候就說自己要做賢王了,而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在哥哥的眼裡,君臣的界限明顯超過兄弟間的情誼,忠君這一條,他永遠是刻在腦門上的。當年朕親征葛爾丹,福全身先士卒,最後即便被宵小參他延誤軍機,朕為了顧全大局,也為了他能歇下來養傷。撤了他的職,讓他賦閒在家。
他也毫無怨言,反而很配合地上了一本言辭懇切的請罪摺子,這樣乖巧聽話,又忠君愛國的哥哥,怎麼會生出保泰這樣的傻蛋兒子,居然把自己的生母派到廉郡王府上做說客,簡直荒謬至極,倒是郭絡羅氏一向以趨吉避凶為本能,那些日子躲災躲得夠辛苦的。
於是,裕親王府遭罪了,一道聖旨,以裕親王保泰在葛禮一案尚未結案之時,為葛禮尋求庇護,眼中干擾了審訊程式為由,革除其裕親王爵位,由其同母弟弟保綬繼承。另外,保泰自革職日起,奉其生母,搬出裕親王府前往盛京老宅居住,終生不得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