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2 / 4)

對於康熙的這次跳過,敏芝只能嘆氣,歷史的力量是偉大的,胤禩的親王位,真的要等到新君登基以後才有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本今年十一月,胤禟家的三個格格要集體出嫁蒙古,偏偏趕上為太后丁憂,只要繼續在家養著,這讓胤禟非常鬱悶,這不是浪費銀子麼

為了這事兒,胤俄還笑他,人家現在也是郡王了,和胤禟平起平坐了。何況誰不知道胤禟的郡王銜是買來的。胤俄自己覺得老爺子是覺得他最近很乖表現很好才升了他的官。可惜,升官歸升官,領的差事還是協理,有名頭無實權。其實他不知道,老爺子給他這個郡王銜,是為了將來能更好的壓榨他。

轉眼就是年底,闊別紫禁城數年的胤禎回京述職,當面向康熙請罪,當年出京的時候,是他一時大意,不但折了糧草,連軍隊也折了不少。康熙卻毫不在意,一面肯定的他的功績,一面對他的過錯隻字不提,反而還在他述職的當晚留了御膳,親切地表示這次回來,就在家裡多住些日子,有年頭沒回家,家裡的女人們一定惦記得很。

說起來十四福晉才可憐,剛嫁進來,十四就去打仗了,好不容易回來一趟,家裡女人又這麼多,雖說自己仗著嫡福晉的身份霸佔了丈夫好幾天,可這個機率還是太低了,她一直都沒能懷上孩子。家裡除了弘春這個庶子之外,只有一個侍妾僥倖中彩,生的卻是女兒。十四爺的子嗣太單薄了。

而且最可悲的是,這麼多年戰場打拼,十四錯過了太多次功成名就的機會,比如說推舉太子,比如說分封皇子,都沒他的份,連九和十這兩個他認為一直跟在八哥身後打醬油的哥哥都做了郡王了,他居然還是貝勒。有那麼一瞬間,胤禎懷疑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到底值不值得。

不過,看到自己的十三哥,他又覺得自己不呆在京裡是對的,十三哥被皇阿瑪冷落了這麼多年,依然是個貝子,每天活在小心翼翼裡,真是被皇阿瑪嚇破膽了。

十四回來了,雍親王的眉頭又皺成了川字。好好的在西川待著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回來呢,你一回來,那些個潛水看戲的大臣們又冒頭了,關於四和十四親兄弟爭儲位的流言又來了,真是討厭至極

胤禩這邊卻很輕鬆,胤禎知道他選擇自己哥哥的時候,曾經在四川咬牙切齒,指天發誓說一定要想辦法廢掉胤禩。但是回來之後發現,要找胤禩的麻煩已經不像十幾年前那麼簡單了。

胤的背後站著三個親王(四,五,裕親王保泰)兩個郡王,以及一群貝勒。他還聽說胤有兩批親兵,一批在江南省,在圍剿反清勢力的時候功勳卓著。另外一批就在京城裡,聽說把皇阿瑪的御林軍都比下去了。

胤禎就想不明白了,八哥擁有這麼龐大的勢力,為什麼還願意去替四哥提鞋,按照他的實力,他完全可以自立門戶了!

又是一年除夕夜,又是一頓八旗家宴,當胤和胤禎再次於神武門門口相遇的時候,胤禎不復當年的殷勤,只是淡淡的見禮之後謙讓,胤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推諉,牽著敏芝的手帶著兒子和兩位側福晉浩浩蕩蕩地走在前面。胤禎在背後看著心裡的不確定更加深了。

八哥和以前不一樣了,見了人也不假客氣了,雖然臉上的笑還是十數年如一日的溫和。但是這溫和中的親近氣場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若有似無的疏離。他似乎不再是那個長袖善舞誰也不願意真得罪,誰也不願意真結交的八哥了,他變了。

今年的晚宴因為太后的薨世多少添了一點傷感,但是對十這三家來說,卻是添了許多的實惠。宜妃就是得實惠最多的一家,太后沒了,胤祺不用去壽寧宮給太后請安了。開始重視她這個親生額娘了,加上現在胤祺晉了親王,等於說宜妃現在是康熙一眾嬪妃中腰桿最硬的一位,三個兒子一位親王兩位郡王。還有一個養女,她也算兒女雙全了。

可是,宜妃還是很積極地帶著三個媳婦來儲秀宮報到,當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來感謝敏芝對她三個媳婦的關照,五福晉雖說沒有孩子傍身,可是就衝太后這幾年的餘恩庇護,家裡庶出長子早就已經過繼到她的名下,她算是坐穩了親王福晉的位置、

當然最讓宜妃欣慰的還是九福晉十福晉以及十六福晉。這三個才是宜妃真正感謝敏芝的原因。如果沒有敏芝,九福晉的第一個孩子胤唯一的嫡女可能就夭折了,更不要說之後的兩個嫡子了。對敏芝的送子功能宜妃也是深信不移。

如今十福晉有了一雙兒女之後第三次懷孕,人也和順多了,老十家裡風調雨順,子嗣豐滿,這都是敏芝的功勞。加上自己的兩個侄女,一個如願做了側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