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是持久戰,堅持以往,中國必勝,日本必敗”這一“持久戰”的理論,不是高飛首創的,也不是任何人首先提出的,唯一第一個提出“持久戰”理論的,是蔣百里先生,是“唯一”,而不是“之一”!
可惜的是,蔣百里先生已經去了,高飛想要當面向他請教的願望,也再也不能實現了。
有的時候,高飛甚至懷疑蔣百里先生是不是也是來自於另一個時空。
有個傳奇故事,高飛一直記在心裡。
1932年2月1日,蔣百里和他的友人菖聚仁等人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家咖啡館喝咖啡,蔣百里手持一張上海《每日新聞》,突然指著《每日新聞》上他正在看的一則電訊讓曹聚仁等人看,菖聚仁等人一看,那隻不過是一則普通的簡短電訊,那電訊上說日本陸軍大臣杉山元昨天晉謁天皇,蔣百里說這就是報告日本出兵的意思。以日本的運輸能力,以及由長崎到上海的水程,蔣百里以十分肯定的語氣對曹聚仁等人說,六夭之後,即7日早晨,日軍會有一個師團到達上海。曹聚仁等人當時並不以為然,但六天後,果然被蔣百里言中:7日早晨,日軍的第九師團果然毫釐不爽地開到了上海,參加作戰了。曹聚仁等友人連連稱奇,此事在當時廣為流傳。
當時蔣百里並無內部訊息和其他特殊途徑,依據一則尋常新聞,就能推斷出日本即將出兵,沒有對日本戰時行政體制的透徹瞭解,沒有對島國國民性格的整體把握,沒有對日本運輸、交通、運量、軍隊建制、後勤補給等方面的常識儲備,蔣百里不可能料事如神。
論見識、論膽量、論韜略…….高飛知道自己哪一方面部不如蔣百里先生,可惜的是,天妒英才,自己無緣一見蔣百里先生。
高飛有的時候在想,如果可能的話,自己一定要把先生的名字一代代的傳揚下去,要告訴自己的後人們,是先生寫出了“國防論”,是先生提出了“持久戰”,又是先生和蔣介石一起,制定出了完善的對日作戰計劃,牽著日本人的鼻子,一步步的帶著日本人進入到了一個早已挖好的巨大陷阱之中,最終導致了日本的失敗!
“…一個歪曲的社會,到了抗戰時代,天然的會正直起來。日本的侵略,實際上反而刺激了中國人的愛國精神,反而促成了中國的全民團結,加速了中華民族爭取自由、獨立的民族解放的程序。日本是一個缺乏內省能力的性急的民族,他們不可能知道,要屈服一個民族求生存求自由的意志,這在古今中外都是不可能的。日本人欺軟怕硬,他們要以有限的能力來滿足無限的**……先生的話,一直在高飛的耳邊激盪著……“司令,周恩來部長到了。
副官的話讓高飛從懷念中醒來,急忙整了一下軍裝,迎了出去。
“高將軍,久別重逢!”外面傳來了周恩來爽朗的笑聲,接著,周恩來的身影出現在了高飛眼前,面容依1日是那樣的英俊,笑聲依1日是那樣的能感染人,只是比之前高飛見到的時候要清瘦了不少,一見高飛,就緊緊握住了他的手:
“高將軍,自從上次分別之後,高將軍又屢立奇功,名震倭寇,那麼短的時間之內,就成為第四戰區司令長官,我們的潤之先生,朱總司令,也都對高將軍欽佩有加,今日能在這裡再次見到將軍,我僅代表八路軍全體指戰員,對高將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周部長太客氣了,請。”高飛把周恩來請了進來。副官上了茶,小心轉身離開,順手關好了房門。
“委座和我說周部長要見我,我感到非常榮幸,甚至有些迫不及待。”高飛認真地說道:“貴黨之中,我最尊敬的,也是周部長了。”
周恩來略略怔了一下,倒沒有想到高飛會說出這樣的話來:”高將軍過譽了,倒是高將軍在記者會上的發言精彩絕倫,大長國人志氣,大長全**民抗戰到底決心。潤之先生在延安也給我發來了電報,對高將軍大為讚賞,並且邀請高將軍在合適的時候訪問延安那。”
高飛微微一笑,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兩人就當前局勢說了一會,周恩來逐漸把話題轉到了花園口大決堤上:“黃河決堤,實為人類歷史上之慘案,咆哮之黃河所到之處一片汪洋,雖然一時阻滯了日軍的進攻,使其陷入困境之中,被迫改變西取鄭州沿平漢線南下由北向南的進攻方向,改為繞道至大別山和長江南北兩岸由東向西進攻武漢。但是水淹日軍的同時,也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44縣5。
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水鄉澤國,89萬人淹死,1000多萬人背井離鄉無家可歸。在國際上也造成了很壞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