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哲其實早就可以走了。中縣的發展這麼快,成績這麼顯著,作為一把手的他,自然有著一份大大的政績。如果不是楚揚非要在這裡工作,李明哲為了陪他,才一直在這裡待著,否則早就高升了。以他家裡的能力。就算是他工作平平無奇,高升也是順理成章,更何況這麼大一份政績扣在腦袋上?
所以楚揚這次的辭職,從李明哲的官場之路發展來說。倒是給了他一個機會。在華夏官場,哪怕你在一個位置上做得再好,也要時刻記住,那些政績不過是你通往更高位置的通行證。千萬別想著在一個地方幹到退休,在商言商。在官也要言官,在官場,唯一能證明你能力的方式,就是升遷!
李明哲主管全縣工作,在將招商這一大塊兒都扔給了楚揚之後,李明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綠色生態農業和旅遊上,以北山鎮為代表的綠色農業基地,經過一年多的長足發展,現在已經有了不錯的規模,有力地帶動了北山鎮的發展。這也是李明哲唯一沒有依靠楚揚,自己紮紮實實做出的成績。所以這一次他到省農業廳任職,也不是毫無根據的,上級組織部門在任命的時候,也是經過了認真的考慮。
但不管怎麼說,李明哲的這個任命調整,還是有著很強的行政干涉色彩的。畢竟,一個縣的縣委書記的任免,如果不是有著特殊原因,是不會突然間說動就動的。要知道,官場上一個位置的變動,往往就會牽扯到一堆人,所以各級的人事任免。一般都會集中在一個時間段進行,組織部門也會拿出一個綜合的方案來考慮。像這樣針對一個人的單獨調整,還是比較少見的。
中縣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卻一下子走了一、二把手,這的確是給省、市兩級組織部門出了一個大難題。
縣委書記是省管幹部,任命需要省委組織部下達。縣長這一層雖然市裡也有一定發言權,但也需要經過省委組織部,一下調整兩個人,難度不少。
特別是,調整的物件還是中縣!
中縣是什麼地方?
現在的中縣,絕對是燕北所有官場中人最想去的地方!
以前中縣是窮,是落後,年年財政收入都不夠發工資的,沒有哪個幹部願意來這裡任職。可是現在,中縣就是一個大金礦啊,更是一個踱金的絕好去處!
中縣有錢,錢多得花不完。一個華音藥業,帶動的可不是一兩個小產業。現在東林工業園區那邊一年的GDP,幾乎要真的比上東林市了,近百億!
更不用說,一大批新的專案還在紛紛上馬!
有了GDP,就有了政績,更重要的是,這些GDP,還都是綠色GDP,沒有工業汙染的!
現在的官員怕什麼?想發展GDP,卻又被環保的大帽子扣著,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幹了,這是最難受的!
但現在中縣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實體經濟發展健康快速良好,官場的風氣也正,工作效率高,來到這裡什麼都不用幹,只需要待著就可以得到政績,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嗎?
其實,楚揚被中縣甚至東林市各個層次的人這麼集體排擠,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樹大招風,中縣的發展太快了,太強了,偏偏楚揚又將它經營成了一個鐵桶,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甚至就連上級主管部門都沒辦法插手,這讓人家如何不對他有意見?
官場向來就是花花轎子眾人抬嘛,你楚揚吃肉,總得也讓大家喝口湯不是?
所以,楚揚這只不懂官場規矩的小菜鳥,在一意孤行之下,終究還是犯了眾怒,被強大的體制力量給排擠了出去。他在這個體制裡接近兩年的時間,自以為對它足夠了解了,還試圖透過一縣的變化實現體制的徹底變革,現在體制這個龐然大物用冷酷的現實,給他上了最好的一課。
不過,人追求的目的有不同。對於楚揚來說,在中縣雖然沒有把自己的政治理念最終化成現實,但收穫了這麼多信仰之力,得到了這麼多人真誠的感激,也讓他體會到了這個體制的另一面。在這裡,還是有真正想幹事、有想法、懂感恩的人的,自己的事業,在中縣做出的這些成就,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幫忙,否則,光靠他一個人,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收穫了這麼多,楚揚已經覺得很滿足了。最少,中縣的那些老百姓,大多數心裡是感激他的。
燕北省,無數官員為了搶中縣的這兩個位置,幾乎打破了頭,甚至聽聞就連省委辦公廳的幾個副秘書長,還有省委大秘,都有意來這個小縣城任職。
然而,哪管他們打得天昏地暗,引發這一切的真正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