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你和本王有故事(1 / 1)

下了船又僱馬車,眾人到了隸屬順天府的大興。 晏家父子乘一輛小馬車,晏鶴年介紹:“到了年底,一些遠方來趕考的舉子都到大興歇腳暫住,這裡就熱鬧了。” 晏珣點點頭,好奇地四處張望…… 他已經見識過這個時代的南京城,即將見識這個時代的北京城。 從大興往京城宣武門方向去,路旁沒有大的樹木。 光禿禿起伏的丘陵上覆蓋著一簇簇斑駁的灌木,因為是秋冬季節,格外零落蕭瑟。 晏鶴年順著他的目光望去,解釋:“京城附近不能有茂密山林,防止敵軍埋伏。” 趕車的馬車伕忽然說:“庚戌年,韃子打到京城外面,附近的村莊可遭罪了,百姓像掉進火爐一樣,任人宰殺!” 這一次韃靼入侵事件,史稱“庚戌之變”,戰後兵部尚書丁汝夔被問責、斬首示眾。 晏珣瞬間沉默,這個朝代從來沒有停止過戰爭。 揚州城的歌舞昇平,或許才是幻境。 晏鶴年跟車伕攀談:“老人家世居京城?我怎麼聽你的口音像南邊的?” 車伕說:“老爺耳朵真靈。我祖上是徽州人,永樂七年,奉官府之命遷徙到京城。雖然很多代過去了,家裡還有老人說徽州話。” 洪武年間,朱元璋搞過一次“徙戶實京”,把江淮一萬多富戶遷徙到南京; 永樂遷都後,又搞過一次,將南直隸民戶遷徙到京城。 經過一代代人的經營,北京城已經是一座繁華的大城。 從打定主意科舉開始,“京城”這個詞就烙進晏珣心裡。 縣試、府試、院試、鄉試,無數日夜的寒窗苦讀,幫著老爹懸樑,就是因這個詞而起。 現在,明媚的秋光中,一座高大的城樓出現在他面前,這就是宣武門。 抬眼望去,見到宛若山巒起伏的寬厚城牆,論氣勢恢宏,確實在金陵之上。 這樣雄偉的城池,有朝一日竟會被人攻破。 “京師五方所聚,其鄉各有會館”,按照明代舉子“趕考指南”,舉子們進京後大多住在各地的會館。 按照晏珣原本計劃,進京趕考自然是住揚州會館,同鄉之間互相交流。 但是,兩位田公公做主,帶他們徑直往前門東街的吉祥衚衕而去。 “衚衕”一詞,從韃子語中傳來,即江南的里弄巷子。 在路口下馬車,大田公公說:“吉祥衚衕裡有一家學子居,是讀書人常住的客舍。昔日張太嶽進京趕考就住在那裡。你們先安頓下來,等王爺召見。” 小田公公補充:“附近是順城衚衕,有四十七座煙花樓。巷子口左邊是司禮監供貨的百貨街,又叫‘大柵欄’;右邊有一個很高的茶樓,叫‘大正有德’……你們逛逛就曉得了。” 論繁華,京城可不比你們揚州差~~ 公公們的語氣有種莫名的驕傲。 晏家父子笑著說好,送別兩位公公,一家人搬著行李到學子居安頓。 還不到年底,進京趕考的舉子不多,晏珣順利住到了張居正住過的房間。 掌櫃自我介紹,他父親也是舉人,進京會試幾次不中,就盤下這間客舍,改行了~~ 然後意外發現,開客舍比當京官還掙錢~~ “我們學子居不定期組織文會,幫助客人結交天南地北的朋友,比住在同鄉會館便利呢!” “客人想吃什麼,可以讓店小二去跑腿,外頭街上南北吃食都有。” 連日舟車勞頓,一家人懶得出去逛,就讓店小二看著買些吃的回來。 不一會兒,年輕的小二提著食籃回來,熱情地介紹:“這是旁邊蘇家麵館的冷麵,店家把面在冷水裡過一道,送到學子居或者其他商鋪,再把面放進湯裡,爽利筋道。” 一家人坐在一起,烏雲繞著桌下喵喵叫,雖是異鄉,也頗為熱鬧。 第二天一早起床,他們尋思著王爺不會那麼快召見,就打算逛逛“大柵欄”、“煙花衚衕”、“大正有德”茶樓…… 這名字,一聽就跟正德皇帝脫不了關係。 掌櫃的說:“那裡是皇家產業,學子們喜歡過去高談闊論。若有獨到見解,說不定科舉前就入了貴人的眼。” “原來如此。” 掌櫃的看看晏珣,笑道:“兩位那麼早進京,是想早點結交貴人吧?” “哪裡!我們第一次進京,連貴人的門往哪裡開都不知道呢。”晏珣謙虛。 就在此時,小田公公走進學子舍,興沖沖地說:“晏老爺、晏兄弟快換衣裳,王爺召見。” 故交那麼心急的? 晏珣連忙和父親一起回房換衣服。 掌櫃的:……還說不認識貴人! 王爺? 皇帝現存就兩個兒子,裕王和景王。 裕王比景王大了不到一個月,是實際上的長子。 人家兒子多的鬥,皇帝就兩個兒子,居然也水火不容。 皇帝不正式立儲,朝中就有裕王派和景王派。 嚴嵩父子是支援景王的。 嘉靖三十九年……也就是去年,左春坊左中允郭希顏先是散播流言,說嚴嵩想害裕王,接著借輿論請求立裕王為儲君、讓景王就藩。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