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再次上演。
多地告急求援的奏疏飛入京師落在龍書案頭,請調糧餉的摺子有幾尺高,皇帝看得亞歷山大。
兩個可堪一戰的重臣洪承疇和盧象升都被糧餉所困,麾下兵丁由於餓肚子逃亡者屢見不鮮,戰鬥力當然急轉直下。
陝西千里無糧,黃家千里迢迢從陸路運輸糧食去山陝是何等艱辛,動用的人力、物力不知凡幾,即便如此還效率低下。
到達地頭的那些可憐的糧食是為了救嗷嗷待哺的老百姓,往往一晚粘稠的稀飯就能夠把一個秦地大汗從頻臨死亡的邊緣拉回來。
寶貴的糧食是用來救急,不可能成為十幾萬明軍的供給,武義、左守權他們當然不是救世主,他們的目的性明確,關心的是老百姓能否活著出潼關去海州港。
這個時代,不在沿海、沿江,運輸糧食確實太艱難,黃家果斷放棄了無償援助官軍。
介於有左良玉的前車之鑑,敢就地取糧的官軍少之甚少,沒轍一個個請求朝廷給糧餉。
可是朝廷沒有錢糧,連軍餉都難以為繼,禍不單行的崇禎、一個人在奮鬥的崇禎感到無限淒涼。
襄王、廢唐王殞命總要有人被黑鍋,耿直的盧象升和滑不溜手的洪承疇其實都難逃其咎,最後當然是老實人吃虧,盧象升革職待參被錦衣衛緝捕下了詔獄。
高迎祥、李自成、革裡眼賀一龍、老回回馬守應等等賊骨頭又得到了建奴的互動,隊伍一下子如同滾雪球般膨脹。
萬事都是雙刃劍,黃勝命令麾下不遺餘力不計成本救老百姓的性命,導致山陝、河南的人口基數遠遠大於歷史。
第六百七十章:惡性迴圈
高迎祥等人造反有了經驗,他們屬於輕車熟路,依舊採取攻取一地就把所有的食物集中管理,老百姓跟著他們就會得到食物。
不跟著流寇行動的老百姓少之甚少,沒有了家園和食物如何生存?
賊頭們用這種裹挾的法子迫使老百姓變成流民,漸漸地發展成為流寇,人口基數大了被流寇的百姓自然多出數倍。
留在山陝、河南的黃家人馬只不過經營了幾個點而已,面對數十萬分不清是民還是匪的隊伍也不能攻擊。
因為流民、流寇人數太多,超過了黃家留守人員承受的極限,即便成功襲擊流寇老營人馬奪下這些百姓也無濟於事。
因為流寇忽然爆發裹挾範圍太大,糧道被截斷,黃家據點也在苦熬,糧食不夠只能有選擇救一部分人。
中原大地水深火熱,錦繡江南也殃及池魚。
朝廷的苛捐雜稅一加再加老百姓的生活日漸艱難,這還僅僅是開始,由於多地缺糧,相對太平的江南成為了購買糧食的首選地,直接導致江南的糧食一直在上漲。
由於黃家體系想大規模從江南移民,因此採取了一些商業競爭手段。
漢人的開拓精神不夠,小富即安,江南的老百姓能夠得到溫飽,響應黃家海外移民號召的寥寥無幾。
崇禎九年,南直隸軍情處配合“華夏大錢莊”在江南所有的縣城都張貼了招工廣告,以高於當地工錢兩成的出價招募織工,可是應者寥寥。
後來逐漸增多,那是因為松江布的價格忽然下降三成,許多織布廠生產的松江布得不到一文利潤還要倒貼。
黃勝早在六年前就有足夠實力打垮還是採取作坊式生產松江布、絲綢的江南業主,為了不讓太多老百姓失去工作故而沒有這樣做。
如今不需要瞻前顧後,因為所有的失業織工,黃家都能夠接納去海外安置,都能夠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
江南有水運的便利,黃勝能夠確保不讓一個江南百姓餓死遷徙途中,大範圍招商引資吸引勞動力來海外發展的時機已經成熟。
崇禎十年,江南糧食價格暴漲,更多的老百姓難以為繼,選擇移民海外的升斗小民暴增。
江南移民的整體素質強於內地,能寫會算的人不少,因為江南的識字率是大明最高的存在。
黃家宣傳隊不僅僅面對升斗小民進行蠱惑,他們還邀請江南讀書人座談,送給他們世界地圖,讓他們能夠拓寬視野。
漸漸地有童生和生員也開始拖家帶口去瓊崖郡王領地爭取獲得做官的機會,浙江紹興的讀書人最多。
那是因為紹興是個學霸輩出的地方,讀書人每年都在增長,可是秀才、舉人的名額有限,競爭白熱化。
他們得知在瓊崖郡王那裡不需要經過變態的科考,只要認真做事讀新學就有可能成為官老爺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