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歹是上一次取大淩河收穫頗豐,武器、鎧甲、火炮都搞了不少,更加划算的是搞了三萬餘壯勞力,這些明軍參加了春耕,使得後金的播種面積足多了三十幾萬畝。
建奴的日子其實過得很苦,他們根本沒有職業軍人,所有的披甲人連白甲兵在農忙時都必須參加勞作,這完全是因為他們的人口基數少得可憐的緣故。
這個時代土地的產量有限,後世江南一畝田地兩熟產出能夠讓五六個老百姓飽食,東北的田畝雖然只有一熟養活兩三個人也不在話下。
明朝北方的田畝產出根本養活不了一個人,為了獲得保命的糧食大部分老百姓都必須小心伺候賴以生存的土地,建奴也不例外。
投降建奴的漢軍待遇更加差勁,比在大明時的時候潦倒多了,還沒有了最起碼的人格,每天累死累活在田間地頭忙碌,還不時挨拔什庫的皮鞭。
如果不是後金有武力威懾,能夠帶著兵馬打家劫舍搞創收,根本不會有漢人死心塌地跟著這些獸類。
農奴制的後金政權只不過是少量的軍事貴族過著奢靡的日子,以前在老奴努爾哈赤時代,後金的權貴在老奴以身作則的榜樣帶動下還算收斂。
老奴雖然窮兇極惡,但是他一輩子都克己勤儉節約而且滴酒不沾,在建奴統治區乃是神一般的存在。
紅歹是可沒有殘暴的努爾哈赤的權威,莽古爾泰、代善等等貝勒如今都在腐朽墮落,家裡養小唱優伶醉生夢死的比比皆是。
就是這個落後且腐朽的後金由於能夠不斷打劫大明獲得意外的財富,直接導致那些窮困的深山獵人從戰爭中得到比種田、打獵多出數倍的好處,使得後金八旗軍都願意結夥去大明劫掠。
這個時候沒有人會想到會有一個更大的意外,後金居然會奪取大明花花世界,讓千千萬漢人成為阿哈。由此可見漢人有多麼不幸。
多耕種了三十餘萬畝漢江流域的良田,產出會超過四十萬石糧食,這些糧食足以讓十五萬人飽食,如今後金地廣人稀,紅歹是實在希望俘獲人口,他已經開始後悔在朝鮮殺得太狠。
高麗八旗和漢人兵丁用起來最划算,戰時用來做炮灰,農忙時用來種田,這一次帶著大軍破了錦州,如果再能夠搞幾萬漢人,大可以組建漢八旗。
紅歹是之所以如此著重編練高麗人和漢人,是因為他發現這些異族軍隊反而對自己唯命是從。
後金八旗的旗主可沒有他們聽話,特別是代善和莽古爾泰,還有多爾袞、多鐸兄弟也要防備著。
最不聽話妄圖自立的阿敏被黃勝宰了,紅歹是其實只不過假惺惺悲傷了一場,心裡甭提多高興,鑲藍旗的牛錄現在被他吞了一大半,還少了一個心腹大患簡直是皆大歡喜。
後金還是原始的部落結構,以牛錄為單位的基層部落都各有主人,他們雖然歸屬與各旗旗主指揮,旗主也必須聽從大汗的號令。
後金軍事貴族和奴酋的討價還價從來沒有杜絕,八旗旗主也只是名義上統領本旗牛錄。
太多固山額真以及王公貴族都有自己直領的幾個牛錄,這些牛錄如同私產也如同明軍文官武將的家丁,大多數只對自己的主人忠誠。
紅歹是招降納叛反而壯大了自己,他當然樂此不疲。
消耗莽古爾泰、多爾袞等等旗主的實力,獲取的漢軍、高麗軍完全以自己這個大汗唯命是從,此消彼長真的做到一言九鼎指日可待。
後金的號召力不一般,這完全是因為他們奪取了高麗徹底解決了糧食問題,那些蒙古韃子有奶便是娘,幫著打仗能夠混飽肚子還能夠分到繳獲當然樂此不疲。
蒙古又組織起了足六萬人馬來助戰,他們願意出人手追隨大金國是因為無需自帶口糧,北方旱災糧食欠收糧價高企,窮得叮噹響的蒙古人更加買不起糧食。
各部落去一部分男丁吃大金國的糧食,部落裡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後金出動的八旗軍依舊是三萬,高麗八旗還是六萬,民夫來了五萬,多了漢軍整整兩萬。
紅歹是認為錦州雖然比大淩河城大,但是人馬沒有當時祖大壽手上多,而且沒有了大淩河城這個犄角,錦州已經成為孤城,應該更加好打。
有了上一次掘濠圍困的經驗,紅歹是相信拿下錦州不成問題,無非多花時間而已,他不肯攻堅增加八旗子弟的傷亡,依舊採取重兵圍困的把戲取錦州。
如果大明寧遠方向來援正好落入他既定圍點打援的目標,戰果比奪取錦州還要輝煌,武器、鎧甲、戰馬不知會得到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