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3 / 4)

小說:大明帝國日不落 作者:吻火

裡一處,不僅成為黃家船隻的航標,也惠及太多漁船,以後環繞海南島都會修建。

博鋪船塢已經投產,技術人員以從黃家灣島、“華夏島”抽調的骨幹為主,也招募了許多用土法修造漁船的家傳手藝工匠,如今船塢裡在緊鑼密鼓改建繳獲的明軍戰船。

黃家在臨高已經經營了三年,遷徙來了百姓有大幾萬,自己體系內已經做到了統一語言、文字、度量衡。黃家人民都講黃家官話也就是後世的普通話。

葛呈傑和情報處的工作人員摸清了海南島各地的方言,每個語種都招募了聽得懂並且會說之人。

只要有錢糧,在大明什麼樣的人才都能夠得到,那些語言晦澀難懂的黎人聚居區也需要商品流通,雖然大多數是以物易物,裡面也有商機。

漢人何其精明,為了謀生可謂挖空心思。

走村穿寨的小商販揹著、挑著沉重的貨物,忍受著無休止的盤剝,冒著被山賊、土匪謀財害命的危險,進深山、入密林期盼混個溫飽。

因此懂幾個寨子語言的小商販比比皆是,他們還知道寨子裡誰能夠聽懂海南不同地方的漢語方言。

什麼事都怕認真二字,葛呈傑他們認真做了,以一兩銀子四鬥米一個月的工錢僱傭了幾百通幾種方言的當地漢人來臨高工作,每天學習語言和漢字。

如此月錢在黃家不值一提,但是在貧瘠的海南島可是夢寐以求的高收入,還沒有任何危險性,太多具備語言天賦的當地人紛至沓來接受挑選。

黃家免費提供鉛筆書本,所有的民事官和鄉勇都參與教學,這些肯學多種方言的人本來就懂得技多不壓身,能夠有教習指點他們系統的學習一種官話當然不遺餘力,一個個用心苦讀。

不僅如此,僱傭的所有海南當地人都得到了免費教育,臨高境內土著中除非老人,年輕人都以會講黃家官話為時尚。

一年多的教育成績斐然,黃家官話推廣迅速,以後全盤奪取海南島溝通已經不是障礙。

廣東明軍實在不堪一擊,郭懷一海盜集團越鬧越兇,他的人馬上岸了,打出旗號“郭大王”“替天行道”、“秋毫無犯”、“郭家軍只搶官府不殺百姓,不納糧”。

還編了一首童謠廣為傳唱:“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接郭大王,郭大王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著她娘,吃著不夠有了郭大王。不當差,不納糧,鄉親們快活過一場。”

這當然是黃勝教給黃東山的辦法,李獨眼用這個謊言不知騙了多少貧苦百姓為他做炮灰。

不納糧,李獨眼的人馬吃什麼?他們可沒有黃勝龐大的商業網路和工業體系反哺農業。

李獨眼的匪兵只破壞不生產,單靠搶大戶、搶朝廷很明顯根本難以為繼。明末的朝廷也窮得叮噹響啊!大地主、富農、自耕農紛紛破產,最後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黃勝早十年把這個慌言流傳出去,很好奇以後李獨眼的匪兵如何處之?他們又該如何蠱惑老百姓呢?

其實黃勝如此宣傳倒是做得到三年五載不納糧。因此真的不是謊言,只不過有時效性。永遠不納糧當然不可以,沒有稅賦怎麼可能誕生國家機器?

由於宣傳到位,老百姓無所謂被郭氏海盜集團抓捕,廣州沿海被攻破了十幾座縣城被裹挾五六萬百姓。

攻破縣城形容得不準確,應該是望風而降,這裡的縣太爺手上根本無兵可調,黃東山佈置降民和武力值高的戰士率先入城宣傳郭大王軍隊不會殺害老百姓,因為頭領郭懷一胸有大志,準備裂土封王。

軟骨頭縣太爺和胥吏一個個望風而逃,個別準備誓與城池共存亡的知縣根本得不到機會,往往他們一現身就被隱藏的戰士和一擁而上的老百姓捆了。

黃家同樣用了建奴奪取大明城池的辦法,採取間諜戰進行斬首行動,不對,不是斬殺大明城池的首領,而是俘獲。

郭懷一的海盜進城後不殺人放火,也不搶掠升斗小民,搶大戶時也不騷擾女眷,漸漸地不擾民俠義海盜郭懷一的名聲傳了出去,破襲城池時肯抵抗的軍民更加少之甚少。

因此往往聞聽敵人破城後會有許多女子選擇避免受辱而自殺的現象幾乎沒有出現,劫掠廣東造成的殺戮微乎其微。

第四百六十一章:惟我獨尊

與此同時黃家海軍、陸軍還合作一個個圍殲所有的海賊、山賊巢穴,廣東境內沿海地區之所以貧瘠,跟官府橫徵暴斂有關,也跟這些多如牛毛的匪類密不可分。

黃家人馬這一次來這裡立足不管那一股勢力,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