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董仲舒故里(2 / 3)

了。/p>

“麒麟就不行,他不化身,一來無法使用武器,二來本身沒有翅膀,全靠跳躍騰飛。化成、人身有很多方便。”/p>

“要是鳳凰也長四條腿,說不定化成、人身戰鬥力會更強。”另一隻白鶴說。/p>

“這是天道。”叫老董的丹頂鶴又說:“其實,天上造物是公平的。你看,獸類長了四條腿,就沒長翅膀。而鳥類長了翅膀,就長了兩條腿。/p>

“還有,牛頭上長著犄角的,嘴裡就沒有長上牙齒;馬嘴裡長著上下牙齒,頭上就沒有長犄角。這都是天道的公平分配,違背不得。”/p>

這話怎麼這麼熟悉?任強仔細想了想,這不是前世公元前西漢時期董仲舒的言論嗎?/p>

董仲舒是西漢武帝時新儒學的總代表。也是棘津州影響最大的歷史人物。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天人感應陰陽五行神學,影響了中華民族兩千多年。/p>

董仲舒出生地眾說不一,一說是前世故城縣董故莊人,一說是棘津州後舊縣人。在整理文史資料時,故城縣和棘津州縣,還為此生爭執。/p>

後來考證,棘津州的後舊縣,確是董仲舒出生之地。/p>

原來,後舊縣村早在戰國、秦代,就有較多的居民皆為董姓,村名董家莊。戰國末期,有一名姓董名倉者,是個讀書人,居趙國大夫,位於公卿之下,士之上,屬中級官員。/p>

董倉在董家莊佔有大量土地,村周圍有多處莊園,尤以村東、村西兩處最大。村東莊園包括清涼江東支流兩岸;村西莊園包括清涼江東岸數里。/p>

董仲舒既董倉之孫,他常年埋頭讀書立說,並不理家計,以致“三年不窺園”。/p>

董仲舒有個姐姐,結婚成家後,就住在東莊園,主持那片田產。董姐大面積種植桑樹,養蠶繅絲,用部分絲線綴連竹簡,供弟弟董仲舒著書立說。/p>

當時常鬧洪水,東支流屢次滾溢。東莊園居民及佃農為求安居,幾次東移。於是,與董家莊距離逐漸加大,形成相距二三里的一個新村莊。/p>

董姐經營有方,待人厚道,很受居民及佃農尊重。又加董仲舒在朝成了大官,在她去世後,人們便把東莊園叫做“董姑莊”。後來沿寫成了“董故莊”。/p>

隋開皇二年,棘津州來了個新縣令,見縣衙破爛不堪,十分煩愁。他認為縣城乃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果城池形象好,便能理順全縣百姓心緒。反之,必生異端。/p>

於是,召集全縣士紳名流,到多村宣講,有錢者出錢,有物者供物,無錢無物者出力,選擇個吉日良辰,在縣城大興土木。/p>

古時,凡大興土木,先要祭天,請老天爺保佑施工順利。於是,在縣城南門外的天壇廟做了一應準備,在吉日良辰到來之時,廟外鑼鼓齊鳴,廟內焚香點紙,和尚道士們做著法事。/p>

忽然,狂風由北席捲而來,立時變得天昏地暗。香案倒了,和尚導師們不得已縮到牆根兒底下,百姓們也急急散去。/p>

有一陣龍捲風,把已焚燒的紙灰和待焚的紙錢都捲上了天空,像個暗紅色的大甕風箏,飄飄悠悠,一直到了城東十幾裡處的董家莊上空。/p>

此時的董家莊,雖然經歷了大亂歲月,董仲舒的後代也早已遷往長安,因為歷代官員與百姓都對其精心保護和修繕,他那豪華的故居和後花園還挺完好。/p>

待縣城上空的“大甕風箏”飛到董家莊上空時,風卻立刻停了,“大甕風箏”正好落在了董子府邸之中。/p>

村裡的百姓正為這突起的龍捲風皺眉,風停了,不由得鬆了一口氣。眼見一個黑呼呼的大甕落到了聖人老宅裡,便紛紛去看究竟,原來是一大堆紙灰。/p>

新縣令主持祭天,天卻使了這麼一手,急得他抓耳撓腮,心想:“難道這吉日良辰看錯了?”耳聽鑼鼓聲沒了,人都散了,正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人來報,說燒的那紙灰,全落到了董家莊董子爺府邸。/p>

新縣令先一愣,隨催轎伕順轎。他上了轎,讓轎伕一溜小跑,抬著他到了董家莊董仲舒故居大院。/p>

當新縣令看到地上的紙灰堆,聽到百姓們的議論,不僅向那正堂躬身行了一個大禮,口中念道:“真正的吉日良辰,天助我也!”隨轉身向百姓們喊道:“上蒼聖明!新縣址選定聖人誕生之地,憑這方風水,定能安邦興國!真是吾棘津州仕民的福分!”/p>

於是,便在此建起新縣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