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名字由來(2 / 2)

特別多,我們又叫他‘老董’,全名董種樹。”

“老董”被說得有些不好意思,一疊連聲地說:“綽號,綽號而已。”

“董種樹,這名字好哇。”任強稱讚道。心裡卻暗暗高興。董種樹——董仲舒,這絕不僅僅是個諧音。而董仲舒小時,他祖爺爺確實想讓他叫董種樹。

具民間所傳,董仲舒的父親是那輩兒裡棗強縣境內數的著的富戶,良田千頃,莊園幾座,牛馬成群。

人們戲說,騎上董家的馬,撒歡兒尥蹶子跑,抽上三鞭子兩鞭子,也跑不出董家的地界;在莊園裡隔一家數一家,數上個來回,家家都是董家的佃戶傭人。

那年頭兒正趕上漢文帝坐天下,天下大治,世道生平,光景強盛。傳說錢庫裡的錢多的花不清,串銅錢的繩子都糟爛了;糧囤裡的糧食吃不完,陳糧都捂黴了。

董仲舒他爹可不是那號刨坷拉不掉渣兒的土冒財主,他花了很多錢,買來很多詩書存在家裡,憋主意讓子孫後代讀。

當時,他的夫人已為他生了一兒一女,但不夠聰敏、機靈,讀書挺笨。現在夫人又懷孕在身,是男是女還未卜知,可他打心眼裡盼望夫人再生個天資聰明的兒子,好培養兒子讀書。

他的想法是,老董家不光要財萬貫、書萬卷,還要管萬人!可管萬人不做官不行,要做官不好好讀書不行,豁出萬貫家產也要把子孫後代供出個大官來。

也是老天爺開眼。就在董仲舒他爹買書、存書的當口,他夫人臨盆生產了,還真給他生了個大胖兒子。

接生婆嘴甜,奉承說:“這孩子額闊能承天澤,面方能載萬物,鼻正驅邪,唇厚迎福,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樂得董仲舒他爹給了接生婆一兩銀子的紅包。

不承想,慶過三朝,為給孩子起名兒作了癟子為了難。

那功夫,董家四世同堂。老爺爺說,曾孫兒出世那時辰,他正領著佃農們在莊園外邊種樹,曾孫兒的名字是不是叫“種樹”?叫這名兒長命。

爺爺說,孫子出世那時辰,他正帶著家人們在糧倉裡囤穀子。孫兒的名字能不能叫“鍾粟”?叫這名兒富貴。

他爹說,兒子出世那時辰,他剛把買來的書存放好,正抱著一冊最重要的書,抻開卷看,兒子該不該叫“重書”?叫這名兒文墨。

祖孫三代各有各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父為子綱”這一說,還不興當爹的說了算,輩兒份在大也不能說一不二。

祖孫爺兒仨商量、議論了三天三宿,琢磨的腦仁兒疼,也沒有起出個老的稱心、少的如意的好名字。

好在董仲舒的老家與大聖人孔夫子的家不遠,董家祖孫爺兒仨,便駛車騎馬,帶足禮物盤纏,興師動眾地投奔了去,請教聖人後代賜名。

聖人的後代也在搬著竹簡讀書,聽罷董家祖孫爺兒們各抒己見,知道新生貴子排行第二,便在書案上寫了“仲書”二字。

董家祖孫爺兒仨一看與自己起的名字同聲諧音,字面卻多了深邃豐涵,少了淺白俗氣。

爺兒仨不由異口同聲稱道聖人之後著實學問不凡,替他們董家後代起了個好名兒。這爺兒仨光顧高興了,也忘了那取名的聖賢后代叫什麼名字了。

董仲舒的名字,就這麼定下來了。

看來,自己的眼光沒有看錯,這位董種樹定是後世的董仲舒無疑。

…………………

又說了一會兒話,大家都很熟絡了。任強邀請董種樹和眾朋友到他的茅舍坐坐。

董種樹盛情難卻,欣然前往。眾朋友們都推說還有別的事情,婉言謝絕了。

兩個人就如同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邊走邊聊。任強又暗中使了一些縮地術,一會兒工夫,就到了東海海邊任強的棲身之地。

董種樹對任強的蝸居很欣賞。任強知他剛化形還沒居所,就建議他說:“我觀這東海之濱靈氣充沛,正好修煉。董兄不如停留下來,與我一起修道如何,也好有個照應!”

董種樹沉思片刻,道:“如此大善!只怕打擾任兄了”

“怎能說打擾,我也正想有個伴兒呢。”任強說完,便伐樹撿樹枝,很快在他窩棚旁邊,搭起一個一模一樣的新窩棚。裡面擺設,也於自己的完全相同。

自此以後,兩個人每日裡鍛鍊筋骨,研習修道事宜。任強身上有龍、鳳、麟靈氣,又會七十二般變化,經常傳授一些與董種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