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小鈴鐺,酒席上,你聽見我搖一下鈴鐺,你就對人們說‘端著、端著。’再搖一下,你就說‘抄著、抄著’,一會兒端上餃子來,我搖一下你就吃一個,然後放一下筷子;再搖再吃,每吃一個都要放一下筷子,別狼吞虎嚥地像個餓死鬼一樣。”
王二呆把媳婦的話都記在了心裡。
再坐回酒席上後,便不言不語,等著媳婦搖鈴鐺。
亓曉婷搖了一下,他就說:“端著,端著”。然後端起自己的酒杯喝一口。聽到亓曉婷再搖一下,他又說:“抄著,抄著。”然後拿起筷子夾一口菜。他慢條斯理,有板有眼地挺像那麼回事。
恰在這個時候,馮大小姐的孩子尿了褲子,大小姐就讓亓曉婷幫忙給兒子換衣服。亓曉婷只得把鈴鐺放在了床上,給大小姐幫忙去了。
一個來玩兒的鄰家小孩兒見鈴鐺挺好玩兒,就拿起來“噹啷噹啷”地搖個不停。
王二呆一聽到鈴鐺響,就忙活開了,一隻手端著酒杯,一隻手拿著筷子,喝一口酒,抄一口菜,嘴裡還不停地說著:“端著端著,抄著抄著,端著,抄著……”
小孩把鈴鐺越搖越快,傻小子忙不迭了,把酒菜弄了一臉一身。知道亓曉婷回來,把鈴鐺奪過來,王二呆才住了氣。
王二呆這通忙活,把酒席上的人搞得目瞪口呆,不知新女婿犯了哪路病。
馮家還有個四小姐,今年十三歲,人很機靈,看出了其中的門道。
酒席撤下,端上了餃子。馮四小姐笑嘻嘻捱到亓曉婷身邊,對她說:“三姐,咱娘叫你伙房幫忙去,來,我替你搖。”不由分說,硬從亓曉婷的手裡奪過了鈴鐺。
亓曉婷不知所以,也只好到伙房裡去了。
馮四小姐先慢慢地搖。搖一下,王二呆吃一個餃子,放一下筷子,又搖一下,他又吃一個餃子,放一下筷子。給人的印象很文明,不少人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馮四小姐調皮,猛然間快搖了幾下,王二呆趕忙把好幾個餃子都塞進了嘴裡。
馮四小姐又開始慢慢地搖,過了一會兒又快搖。一會兒快,一會兒慢,不斷地變換著節奏。
王二呆可受不了啦,含著滿嘴的餃子開口說:
“我說媳婦,你快就光快,慢就光滿。一會兒快,一會兒慢,俺吃著不得勁兒!”
人們這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由都大笑起來。
天公不作美,下午紛紛揚揚下起大雪來。亓曉婷和王二呆,都被阻在了馮三小姐的孃家。
亓曉婷經過察言觀色,發現馮三小姐的奶奶是個話簍子,也很喜歡馮三小姐。下午就纏著老太太給講家裡最有名的外孫白尚書的故事。
老太太見很好的孫女嫁了個傻女婿,覺得很對不住這個孫女。對亓曉婷也是有求必應。默默叨叨地講了一下午才講完。
按當地風俗,結了婚的閨女是不能在孃家與丈夫同住一屋的。亓曉婷正好抓住這一機會,在馮三小姐的閨房裡整理起了白尚書的傳說,把傻小子撂給馮家人去安排。
經過一夜鏖戰,亓曉婷終於整理了出來,並給縱橫大神也傳遞了一份,圓滿完成任務。
由於白尚書只是個地方傳說,流傳的不見的很廣。為了本書的完整性,現上傳在這裡。以下兩章是《白尚書的傳說》,知道的、不喜歡民間傳說的朋友可以略過。
《白尚書的傳說》
白尚書的老家是南宮縣的南白塔村,姥姥家是棘津州的馮村。關於白尚書,在棘津州境內有這樣的傳說:
父母成婚
據說,白尚書的母親小時生天花,人病得不行了。她母親為了讓她活命,就到廟裡許願說,如果她的病好了,就讓她出家當尼姑。
許願回來不久,病果然好了。於是,她母親就把她送到姑子廟裡削髮為尼。
長大後,臉上的麻子坑套著坑,有銅錢大;桃形臉,兩個上門牙露出唇外半寸多;黑大三粗的個子,一雙大腳足有一尺二寸長。人們就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大腳尼姑”。
“大腳尼姑”在廟裡耐不住寂寞,經常上家走動,央求她母親讓她還俗。
她母親說;“你長得這麼醜,又落了個這麼不中聽的外號,尋個什麼樣的婆家呀?”
“大腳尼姑”說:“娘,你沒聽人說嘛,‘人有奇醜,必有厚福’,三國時的諸葛亮,媳婦就很醜,不是一樣當上了宰相夫人了嗎?說不定我將來還能享上大富大貴呢。”
她母親笑了笑,怕說得太直了讓女兒傷心,就哄她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