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王二呆拿著錢出了門。
離村三、四里路的地方,有一條小河溝。河溝上架了一根粗木頭當橋供人們來回過。
王二呆來到獨木橋前,正好有一個人要過橋。這個人可能有些發怵,自言自語地說:“雙橋好過,獨木難行。”
這話被王二呆聽見了,他覺得很有意思,也很文雅。便湊過去傻呵呵地說道:“把你剛才說的那句話教給我,我給你一吊錢。”
過橋人看了看王二呆,發現有些呆傻,手裡還真拿著錢。就教會了他,得了一吊錢。
離獨木橋不遠的小河溝旁,有一老一少正在砸冰撈魚。王二呆覺得新奇,就湊過去看。
砸冰老者見有人來觀看,感慨地說:“清清的水,一條小魚兒也沒有。”
王二呆聽見了,認為這話也很文雅,對老者說:“你再說一遍,教會了我,我給你一吊錢。”
砸魚老者回頭見是個智障者,笑了笑,就連著說了幾遍。王二呆學會了,給了老者一吊錢。
離開老者以後,王二呆又往前走。當走到一個小村莊時,見一個人正在餵豬。豬食倒進豬食槽後,豬不吃,仰著腦袋衝著主人“哼哼”地叫。餵豬人厲聲喝道:“有食兒不吃,瞎哼哼。”
王二呆聽到了,認為這句話也不錯,給了餵豬人一吊錢,讓人家教會了他。
又往前走,來到一片樹林子旁邊。樹林子裡各種鳥兒“唧唧啾啾”叫個不停,十分熱鬧。
這時,一隻老鷹扎進樹林,所有的鳥兒都不叫了。樹林旁站著一個人說:“一鳥進林,百鳥壓音。”
王二呆聽見了,又湊過去,花了一吊錢學會了這句話。
眼前出現了一條小路,是通向傻小子村的。王二呆便順著小路往回走。
走著走著,遇見一個拾糞的老頭。老頭要拾一攤糞,一個母狗湊在糞前要搶著吃,狗衝著老頭呲牙咧嘴地直叫喚。老頭說:“老母狗你敢呲牙,呲牙我給你一糞叉。”
王二呆聽見了,又趕過去,花了一吊錢學會了這句話。
學了五句話,五吊錢也花光了。王二呆覺得肚子有些餓,就回家了。
夜裡倒沒事,亓曉婷給王二呆唸了個超長瞌睡咒,王二呆一覺睡到大天明。
亓曉婷可就忙開了。
原來,這裡有這麼一個風俗:新媳婦過門第三天回門。在回門之前,要做一條褲子、一件襖、一頂帽子。還有一個順口溜說明此事:
做好一條褲子,預示日子過的富裕;再做一件襖,說明日子過得好;做完一頂帽,小日子過得一定火爆。而且還得從下往上做,叫做“芝麻開花節節高。”
新媳婦頭一天進門,拜天地、入洞房,宴請親戚朋友,動不了針;第三天一早回門。真正做活的時間,也只有第二天一天時間。
一般的新媳婦都做不完這三樣活。也有手兒特別快的,做完活,按順序疊好:把褲子放在下邊,襖放在中間,帽子蓋在襖上,回門前交給婆婆。這叫“蓋了帽”了。
這個新媳婦就被譽為“巧媳婦”,受到家裡人和鄰居們的稱讚。
所以,能以做完帽子又是每一個新媳婦的願望。
亓曉婷也遵了鄉俗,從婆婆手裡接過三塊布料,信心百倍地做起來。
別看只有一天時間,也單純不了,時不時來一撥看新媳婦的,亓曉婷只得撂下手裡活計,陪著人們說話。
所以,能以做好這三件的卻寥寥無幾。也就成了新媳婦們眾心所向努力爭取的殊榮。
王二呆的嫂子張煥巧,很是要強。結婚時,一心想做成三件活兒,落個“蓋了帽”的巧媳婦,把自己的名字與名譽聯合在一起。
怎奈手不爭氣,緊趕慢趕,帽子只做了一半兒,天就大亮了,只好把沒完成的活兒交給婆婆,落了個終生遺憾。
張煥巧見傻小叔子娶了個比自己漂亮的媳婦,已是產生嫉妒之心。心中暗想:要是在針線上也壓著自己一頭,做完了三件活兒,自己在這個家裡的地位就得動搖動搖!說什麼也不能讓新媳婦把三件做完了。
吃過早飯以後,張煥巧抱著兩歲的兒子,還叫了個作伴兒的叔伯妯娌,一塊兒來找亓曉婷說話。
“兩位大嫂來啦”。亓曉婷忙站起來讓座。
這兩個人都是接親的喜娘,昨天下午在屋裡說笑了一下午,亓曉婷與她們認識。
“喲,都做了這麼多了。針腳真齊整,活真好!看來,不用拜旮旯了。”張煥巧把兒子放在床上,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