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想:這世上沒有一個人肚裡不藏著鬼,去他媽的,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發”,也該我烏掌櫃粗幾天腰了。
這烏掌櫃在八百兩銀子面前系起了腸子。一不做,二不休,把銀子全取出收藏起來,把二十隻空壇都裝上了香油。然後沿牆擺好。
再說油故掌櫃奔到家後,老太太看了最後一眼就歸天了,一家人忙完了喪事。油故掌櫃過了“五七”三十五天,就匆匆趕回到棘津州的東牛骨村。
烏掌櫃見乾親家回來了,裝著無事似的和油故掌櫃一起把油壇搬回故家作坊。
當油故掌櫃開啟封口一看,個個罈子都滿滿地裝上了香油,不見了銀子。頓時傻了眼,氣得要過去和烏老闆理論。
但一想臨走時明明說是二十壇香油,現在這二十壇香油擺在面前,你要說壇裡裝有銀子,到哪裡去說理兒呢?
油故掌櫃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一口氣阻在心口窩裡,一病不起。
恩人病了(此時位置大轉換:富裕起來的五個牛骨村的村民,都把油故掌櫃看成了幫自己發家致富的大恩人。),五個牛骨村的人們紛紛拿著雞蛋、掛麵、點心、水果來看望。有那好追根問底兒的,就連勸帶問道:
“天下沒有不老的父母,我看你也不是鑽牛角尖兒,一點兒也想不開的人。來時還好好的,怎麼一下就病了?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解不開的思想疙瘩。說出來,大家給你解破解破。”
油故掌櫃見人們說的誠懇,就悄悄地把自己的遭遇對來人說了。並囑咐道:“沒憑沒證的,這事不好說。我吃個啞巴虧也就是了。沒有宣傳任務,你不要往外說。我說了,你聽了,到此為止。”
因為氣憤,這人還是對自己的妻子說了。妻子又對自己的好朋友說了。結果,一傳兩,兩傳仨,很快,五個牛骨村的人們,都知道了油故掌櫃為何生氣而病了。
雖然沒有憑證,但從烏賴子最近的日常消費上,人們也看得出來,平時扣扣索索的烏賴子忽然大方起來,家裡置辦了幾件像樣的傢俱,大人孩子的衣服也煥然一新。有人問他何處發財了,他說,最近買賣景氣。但人們都知道,他的雜貨鋪清冷的很。
這件事對油故掌櫃的打擊太大了,不僅僅是金錢上的,還有相處了多年的朋友關係,和他喜歡的乾女兒。加之新近喪母,油故掌櫃最終沒能走出悲哀,一名嗚呼了。
五個牛骨村的人們都受過油故掌櫃的恩惠,又知道他的死因,大家懷著悲痛的心情,集資給他買了上好的棺材,各村都派了代表,護送靈柩回老家。
烏賴子平白落了四十個大元寶,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他處處都能受到人們的白眼兒。有的過去有來往說得上來的人們,也疏遠了他。見了面,不是扭扭臉兒,就是高昂著頭,全然無視。
雜貨店更是冷冷清清,無人光顧。烏子來自覺沒趣,只好搬離了東牛骨村,到別的地方謀生路去了。
人們為了紀念故耿直對村裡做的貢獻,也為了紀念全村磨香油的盛況,便把村名改叫成了油故村。
由於五個牛骨村都開有香油坊,在當地很有名氣。又因為“牛骨”與“油故”讀音差不多,縣衙書吏在統計村名時,把“牛骨”一律寫成了“油故”。於是,五個牛骨村變成了五個油故村,一直沿用至今。此是後話。
書歸正傳:
牛骨橋修好以後,在人們的一片讚揚聲中,亓曉婷買了一條小船,與李洪、東生、李星兒,順清涼江北下。因為飛毛腿傳來紙鶴,說二蛇妖又跑出一百多里路,進了塔兒頭村南的塔裡去了。
塔兒頭村在唐林鄉正東、清涼江東支流西岸,磚木結構的六角塔就建在塔兒頭村東南上,緊靠清涼江。
據說,因此處經常鬧洪水,便在這裡建了一座鎮江塔,塔兒頭村也因此而得名。
鎮江塔高三十米,造型優美,遠遠望去,就像插入雲端一樣。
據說,自從此塔建成以後,還真起了鎮江作用,洪水較前少了很多。還有的說,此塔建成不久,就被神仙佔了,晚上經常有火光閃爍。有時甚至還能聽到人語。人們敬畏,誰也不敢踏入。
亓曉婷一行來到以後,看塔人說什麼也不讓他們進。說:“塔上住著神仙,衝撞了,神仙一發怒,不給鎮塔了,這一帶的人們又要飽受洪水之災。”
亓曉婷解釋道:“我們是在追殺兩個蛇妖。據說躲進塔裡去了。我們並不難為神仙。如果真有神仙,也會諒解我們的。”
看塔人:“這塔上住的就是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