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曉婷:“故事這麼生動啊,咱今天說什麼也得到比干廟裡去看看。”
東生:“這好說,咱正好路過。”
一行人來到比干廟。
比干廟坐落在東小營村西南角處。佔地面積六千多平方米,地基高約四米,建築面積約四百平方米。系土木結構,全部採用瀝金彩繪裝修。雕樑畫棟,上千雲鶴,絳樓紫閣,遠矅星斗。
山門南面,前殿為“十方堂”,供奉護法大神王靈官。正殿為“宗聖殿”,祭祀裘祖——身穿錦袍玉帶的文財神比干。
東配殿為“齊賢殿”,祭祀頂盔掛甲的武財神趙公明。
西配殿為“同聖殿”,祭祀身著盔甲帥袍的黃飛虎。
“宗聖殿”高六米,店內比干坐像高兩米多,神龕高三米多,比干左右有金童玉女捧硃筆、印信侍立兩旁。
在比干坐像的兩邊,掛著一幅對聯,上聯為:為裘祖興一行業有功有德千古傳頌;下聯為:居神仙理天下財無私無慾世銘金。
在廟內的西南角上,有一女石像,面衝“宗聖殿”而跪,這就是害死比干的狐狸精妲己。
“真是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一切全報!”東生深有感觸地說:
“玉皇大帝終於揮御筆判決商紂王荒淫無道,聽信妖言,縱容妲己殘害忠良罪,向比干賠罪道歉;判決妲己違旨擅報私仇,錯傷無辜罪,向比干還心,千年跪拜。”
亓曉婷:“這樣一來,妲己像秦檜一樣,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受到世人,特別是大營人的代代唾罵和譴責了。”
東生:“是的,來燒香供奉的人,沒有一個不吐她一口口水的。人們提起來,無不恨得咬牙切齒。”
“比干是文財神,與趙公明同臺封神,供奉武財神也在情理之中,怎麼還供奉黃飛虎呢?”亓曉婷指著黃飛虎的神像問道。
東生:“黃飛虎是裘二祖啊,自是要供奉的。”
亓曉婷:“裘二祖?怎麼回事?”
東生:“據說,皮毛染色術是黃飛虎發明的。”
亓曉婷:“是嗎?那你快給我們說說。”
東生:“據說,大營的皮毛生意火起來以後,來往的客商很多。那時大營街上沒有賣吃的,人們來去匆匆,餓了就吃自己帶來的乾糧,渴了就向當地人討口白開水喝。比干看在眼裡,很為客商們著急。
“此時,姜子牙的日子很不好過。他在朝歌宰牛賣肉,肉臭了也賣不出去。又道孟津渡口開飯館,生意也不怎麼樣。經常遭老婆馬氏的臭罵。
“一日,姜子牙來大營找比干訴苦,比干對他說:‘你來大營吧,大營一帶農作物中,豆類佔很大比重。每到年節,家家戶戶用黃豆磨豆漿、點豆腐。
“‘做豆漿非常容易,把豆汁燒開,用滷水點一下,只要掌握好火候就行,簡單的很。因豆漿鮮嫩清香,營養豐富,人們都愛喝。
“還不用投資多少本錢。這叫水中求財,一本萬利的買賣。你要是做,準能發財。’
“姜子牙被比干說的動了心,便帶著老婆馬氏來到了棘津州,打算按照比干的說法去做。
“比干一向扶貧濟困,對好友姜子牙更是另眼相待了。他讓衙中的人從周圍村裡買來水磨、毛驢和豆子,又幫姜子牙置辦了一套做豆漿的傢什用具。
“經過一番籌劃,姜子牙與馬氏倆人,在大營南街口搭起蓆棚,壘起鍋灶,賣豆漿的生意就開張了。
“那時,大營街上還沒有賣吃食的,姜子牙的‘豆漿鋪’成了蠍子粑粑獨一份。
“姜子牙做買賣非常誠實,不圖賺大錢,只為客商行方便。而且碗又大,盛的滿,買一碗還饒上一碗。如果再要碗湯也不要錢。
“這樣一來,不僅來做買賣的皮貨商、作坊裡的皮匠經常光顧,就連當地的村民,都經常來吃薑子牙的老豆腐。就連比干、黃飛虎和他們的下屬、隨從,也成了姜子牙豆漿鋪裡的座上賓,常來常往。
“一次,黃飛虎獨自一人來吃老豆腐,鍋還沒開,他就幫著姜子牙燒火。那時,沒有煤炭,生意剛開張,還買不起劈柴,只好低價買一些扎蓬棵、野棗樹枝當柴燒。
“因黃飛虎一個勁兒地往灶膛裡填柴,火勢太旺,鍋裡的豆漿湯開了以後,‘呼呼’地沸了出來,濺在灶外被燒成木炭的棗樹枝上。
“當時,黃飛虎正在蹲著燒火,他穿的狐狸皮大衣角,搭在了木炭灰上,被上面的豆漿湯染成了黑色,怎麼洗也不乾淨,變不過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