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報。眼下你母親有病,咱的錢上答謝不了。
“為了報答那裡的人們對你的救命之恩,我想,不如在牛骨村開一個香油坊,咱按成本價賣給人們香油,以這種方式,報答人們對你的恩情。”
油故聞聽忙說:“父親,孩兒也正有此意。這不正打算給你說哩嘛,沒想到咱父子不謀而合,想到一塊兒去了。
“我還想,為了報答人們對我的救命之恩,除了按成本賣給人們香油外,我還打算把磨香油的手藝傳給他們,在幾個牛骨村裡,都搞起油坊來。
“我們不為別的,就為了推廣這項技術,讓那裡的人們富裕起來,報答他們的恩情。還有那個神醫,我也不知道是哪村的,總歸是棘津州的。
“在那裡開油坊,遇見她的機會還會大些。如果再見了她,也給母親要一支神藥水,讓母親儘快好起來。”
老掌櫃的:“這個主意好!我們靜海縣有銷路,他們磨出的香油,當地賣不了的,我們就收起來,運到靜海縣去賣。
“在這裡咱按批發價收,靜海那裡油少價格高,咱只賺取中間差價。數量多了,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進項。”
油故:“只是母親面前,孩兒不能天天守著盡孝了!”
老掌櫃:“只要你活著,就是盡孝哩。這次如果你回不來,你母親還不得追了你去。好男兒志在四方,你只要闖出一番事業來,你母親一準高興的沒法,說不定病情就能好轉。”
父子倆都是務實之人,急性子,只要認準了的事,就立馬行動。
油故很快在東牛骨村開起了香油坊。
油故的手藝好,他打的香油,一是清亮,二是純香,夏天澆在小菜上,光聞那香味,就能增加食慾。
他在東牛骨村幹了不到一年,方圓十多里的人們都認準他家的油,加之他人緣好,買賣做的又精,生意十分火紅。
站穩腳跟開啟市場以後,油故開始招收徒弟,把自己的榨油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只要學會了,就鼓勵他回家開油坊。
人們見磨香油盈利,油故又肯教,紛紛到他的作坊裡來學徒,學會了就自己另起爐灶。很快,五個牛骨村都建起了香油作坊。
除了當地人買的外,剩餘的全部交給油故,再有油故運往天津靜海縣,躉賣給批發商。
由於銷路好,來錢快,五個牛骨村的村民,幾乎家家開油坊,五個村漸漸富裕起來。
再說油故:
就在他家一牆之隔,有個做雜貨生意的店鋪,掌櫃姓烏,名子來。烏子來講話有點衝,好抬死槓子,還愛好沾個小便宜,人們背地裡便把他的名字倒過來,叫成了烏賴子。
烏掌櫃人緣也不太好,生意做得也小,家境不算寬裕。
因和油故掌櫃是近鄰,兩家相處的也還算好。油故掌櫃便供著烏老闆香油吃。烏掌櫃也偶然回敬一些針頭線腦的常用東西給油故掌櫃。
1111烏掌櫃有一個三歲的女兒,長得很是乖巧伶俐。油故掌櫃很喜歡,便認做乾女兒,扯了兩丈花布給乾女兒做了春、夏、秋、冬四套花衣服,烏掌櫃也回敬了四壇酒。兩家就“乾親家”的你來我往了。
這年冬天,油故掌櫃老家送來信,說是老太太不行了。油故掌櫃臨行前,要把二十壇香油暫時放在烏掌櫃家,說是等老太太過世後過了“五七”就回來。
因每個罈子都是封了口的,也不怕風吹雨淋,就放在烏掌櫃家後院,順牆根擺著。
烏掌櫃還弄了兩樣小菜請油故老闆喝了兩杯,算是送行。兩個乾親家就此道了別,油故掌櫃第二天一早就走了。
1111話說這天,烏掌櫃在後院鋪了兩張席子曬豆子,不知是誰家幾隻雞從牆洞裡鑽進來了,連吃帶刨,豆子滾的到處都是。
烏掌櫃看見了,氣得抓起一隻小板凳就砸,這一板凳飛出去卻砸在了油故掌櫃的香油壇上。
烏掌櫃不由得叫了聲“不好”,心想這下要賠人家一罈香油了。豈料罈子砸碎後,卻不見一滴香油流出。而是壇底有兩錠銀子,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甚是耀眼。
烏掌櫃急忙跑過去,一手抓起一隻銀錠掂了掂:“乖乖,都是二十兩的銀元寶”。
烏掌櫃又開啟其它罈子,每壇都有兩錠二十兩重的銀錠子。二十壇一共有四十錠——八百兩。
烏掌櫃驚得目瞪口呆。心想:這麼多銀子,別說有了,連看也沒看見過。乖乖,這油故掌櫃還真能攢,平日還說打油利小,真是的,利小能攢下這麼多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