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五日。
劉博源親率著威武軍第一軍騎兵團與炮兵團、第二軍騎兵團與炮兵團,第三軍騎兵團與炮兵團、一萬蒙古附庸軍,以及歸附的五千漢軍八旗與朝鮮八旗,總計四萬兩千兵馬,向著東面三百里外的赫圖阿拉進逼而去。
另外,威武軍第四軍騎兵團與炮兵團,以及五千蒙古附庸軍,則是暫時駐守在瀋陽城,不僅負責保護著威武軍大部的後路,而且還要肩負著北上收復鐵嶺衛與遼海衛的任務。
而以東虜如今殘存的實力,根本就抵抗不住威武軍第四軍的進攻,收復鐵嶺衛與遼海衛簡直就是不要太過輕鬆。
四月二十六日。
劉博源率領著四萬兩千大軍,順著太子河一直向東而行,抵達了百里之外的威寧營。
四月二十七日。
大軍抵達清河堡。
四月二十八日。
大軍抵達了鴉鶻關之外。
這是一座修建在長城邊上的關隘,在滿語中又稱為‘禿老鴰’或‘山老鴰’,其意思是關隘險要,如同猛禽山老鴰俯視。
鴉鶻關是在大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時,遼陽副總兵韓斌為限制建州女真的出入,防止朝鮮使臣窺視遼東虛實所建,是遼東與建州女真往來的交通門戶,地勢極其險要。
此關共設有屏障三道,故又稱‘三道關’,三關之間相距裡許,且多為土石雜築,東出長城八十餘里之外,便是東虜故都赫圖阿拉城。
在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七月二十四日時,奴酋努爾哈赤率軍攻佔了鴉鶻關。
大明朝廷見得撫順關、鴉鶻關一線長城先後失守,遂下令摧毀了撫順所、清河堡等營堡城池。
之後,大明朝廷調集了十餘萬人馬,號稱五十萬大軍,由遼東經略楊鎬所統領,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分兵四路,向著後金國都赫圖阿拉發起了進攻。(以下便是大明與後金之間薩爾滸之戰的簡單介紹。)
面對著重兵壓境的危機時刻,奴酋努爾哈赤沉著冷靜,利用明軍四路並馬不能很快合圍的嚴重弱點,採取了逐個擊破的作戰方針。
努爾哈赤召集後金六萬兵馬,先是殲滅了由撫順關東出長城的三萬明軍,總兵杜松等大將全都戰死。
緊接著,奴酋努爾哈赤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先後擊敗了其它兩路明軍。
僅出鴉鶻關的李如柏所部,在得知了三路兵馬全都大敗的訊息後,驚慌的由鴉鶻關原路退軍。
這就是明末戰爭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此次戰役過後,大明朝廷不得不由進攻轉入防禦,而後金則由防禦改為進攻。
........
鴉鶻關之外。
望著關城上插著的東虜旗幟,劉博源面露冷色,當即下令道:“立即準備發起炮擊,爭取一刻鐘內解決戰鬥。”
“是,國公爺!”
蕭華、王良等人連忙抱拳應是。
很快的,數百門六十毫米火炮與八十一毫米火炮已是擺列在了關城之下,距離約有五百步左右。
一萬蒙古附庸軍列陣左右兩翼,負責保護威武軍炮手們的安全。
在炮兵陣地的後方,是準備發起進攻的五千漢軍八旗與朝鮮八旗。
“國公爺有令,立即發起進攻。”
“所有火炮做好準備,炮口對準前方的關城。”
“測距手彙報距離,炮手調整射擊高度。”
“一發試射彈準備,瞄準前方關城上的敵軍。”
“......”
在連長、排長等威武軍軍官們的高聲喝令之下,所有威武軍炮手們都已做好了發炮前的準備工作,只待著上官的命令。
數息過後。
“一發試射彈準備,預備~~~開炮!”
隨著測距手的高聲大喊,紅色的三角旗幟立時猛然揮下。
一名威武軍試炮手立時得令,連忙雙手拿起一枚八十一毫米炮彈,小心翼翼的放入到了炮口上方。
隨即,威武軍試炮手鬆開了雙手,炮彈在重力的作用之下,落入到了炮管底部。
尖銳的撞針撞在炮彈底部,立時點燃了炮彈的底火,而後又引燃了炮彈尾部的發射藥。
眨眼間。
“嗵!”
一道沉悶的炮鳴聲響起。
緊接著,就見一發炮彈呼嘯著從炮管中飛出,而後以拋物線的飛行狀態,向著五百步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