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王德化奉命前來遼東宣旨,一路上的所見所聞,簡直是驚駭到了這位東廠的大廠公。
從一進入到山海關的五十里範圍內,王德化在沿途所見到的軍民百姓們,明顯都是帶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眼神中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就算是相比於京畿之地的軍民百姓們,也都沒有給予王德化這樣的感覺。
要知道這座山海關,可是靠近遼東邊境,向來都是不大太平的地方,時常遭遇東虜的寇關或偷襲,那也是常有之事。
儘管在這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面前,東虜的寇關與偷襲都是無用之功。
可這也間接說明了山海關的周邊之地,皆是一片動盪不安的地方,軍民百姓們根本不能好好的生活居住。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有的軍民百姓們早就逃離了此處,另到他鄉謀生,而有的軍民百姓們則是不願背井離鄉,也就只得生活在了這裡。
艱難困苦的生活,早已使得居住在山海關周邊附近的軍民百姓們,沒有了幸福的笑容與期待的希望,有的只有面瘦肌黃與麻木的臉色。
可是如今,生活居住在山海關周邊附近的軍民百姓們,卻是飽含著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臉上也都露出了笑容。
這使得王德化實在大為驚歎,似乎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
........
當王德化進入到了遼東之地後,更是被一個駭人聽聞的訊息,險些嚇得逃回了京師。
大明榆國公劉博源,竟然在錦州城外的小淩河邊,公開處置了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援遼監軍高起潛。
另外還有,寧遠總兵兼遼東總兵平西伯吳三桂、薊鎮總兵薊東伯白廣恩、錦州總兵祖大壽、密雲總兵唐通、山海關總兵馬科、大同總兵姜鑲、宣府總兵王通等一眾大明將官,竟然也都被榆國公全部處置。
這個如此駭人聽聞的訊息,簡直比榆國公起兵造反還要來得駭然。
在聞知了這個驚駭至極的訊息後,王德化立即遣人返回京師,向崇禎皇帝與皇太子朱慈烺彙報這個訊息。
其實王德化不知道的是,崇禎皇帝與皇太子早已知道了這個訊息,而上奏這個訊息的人,還是保定總督呂大器。
至於保定總督呂大器此人,實在是無顏返回京師,被劉博源留在了遼東之地,協同治理與開發遼東。
其實要論事實的話,呂大器怎會無顏返回京師,恐怕是在逃避崇禎皇帝的降罪嚴懲,是在為了他自己的性命著想。
而且在呂大器的心裡,也不否認隱約存在著一種期待,一種對榆國公起兵造反的期待。
因為呂大器看得十分明白,若以榆國公劉博源如今的兵馬實力,想要推翻大明帝國的話,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根本不費多大的精力與時間。
在山海關之戰中,不過四千威武軍騎兵,竟然大敗了六萬援遼大軍,這就已經充分展示出了威武軍的強大實力。
一旦榆國公成功推翻了大明帝國,那他呂大器自然少不了一個從龍之功,可比返回京師受死強上不知多少倍。
人,向來都是自私的,沒有誰能做到真正的大公無私。
而他呂大器,就是自私的人。
........
話題扯遠了,重新回到王德化的身上。
當王德化快馬趕到瀋陽城時,卻是突然收到了榆國公收復建州衛的訊息,再次震驚到了王德化。
在震驚之餘,王德化的心裡也是產生了一種極大的危機感,一種對於榆國公的危機感。
若是任由榆國公繼續收復更多的疆土,那麼榆國公所立下的功勞,也就會越來越大,大到不知如何封賞的地步。
而且還有一點,榆國公所收復的疆土,也很難回到大明的懷抱之中,而是處在榆國公的統治當中。
從一路經過的山海關、寧遠城、錦州城、瀋陽城等營堡城池,就已明顯說明了這個事實。
在這些營堡城池內生活的軍民百姓們,根本不知什麼是皇恩浩蕩,只是知曉對榆國公的感恩戴德。
他日榆國公起兵造反的話,那麼遼東境內的軍民百姓們,豈不是成了榆國公的幫兇,這可不是一個好的苗頭。
而王德化應對的辦法很是簡單,那就是儘快趕到赫圖阿拉城,向著榆國公宣讀皇上的旨意,將榆國公召回京師受賞。
一旦榆國公回到了京師,那麼皇上與皇太子就會立即出手,向著遼東之地廣派官員,將統轄遼東的權力收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