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過了多久時間,大廳內突然響起了一道長嘆聲,打破了當前沉重的氣氛。
“哎!本公爺實在沒有料到,皇上正值壯年之齡,卻是病得如此嚴重,竟已到了命不久矣的程度。”劉博源滿臉的唏噓神色,心中對於曹化淳說出的這個訊息,顯然已是沒有什麼懷疑的了。
而且在劉博源的心底,還為崇禎皇帝感到非常的嘆息。
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的同父異母之弟。
在公元1627年8月24日(天啟七年八月丁巳日)時,朱由檢從明熹宗朱由校的手中接過了皇權寶座,正式登基稱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崇禎’,時年十八歲。
崇禎皇帝繼位稱帝后,第一件所做的事情,便是剷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平復了當時動盪不安的朝廷局勢,使得政治一時清明。
在位期間時,崇禎皇帝不僅勤於政事,生活節儉,也曾頒佈了許多有利於軍民百姓們的政策。
例如有寬賦稅、選賢臣、誅貪官、改革科舉、允許百姓上書、裁撤東西廠等種種政策,頗得天下軍民百姓們的擁戴,並還獲得了一個‘中興之君’的稱號,也算得上是一位年輕有為的大明皇帝。
不過,由於崇禎皇帝受到成長環境的因素影響,從而使得崇禎皇帝的性格變得生性多疑且又薄情寡義,根本難以得到朝臣們的死命效忠。
而且崇禎皇帝在繼位之前,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系統的帝王教育,對於處理朝中的各種政務,也是顧此失彼。
在面對著流賊起事造反與清軍寇關劫掠時,崇禎皇帝總是用人存疑,若是稍有戰事不順或吃了敗仗,崇禎皇帝便是下旨嚴斥或逮捕入獄,使得明軍統帥們心有恐焉。
無法得到朝臣們的死命效忠,明軍統帥們又是心有恐焉,那又如何能夠挽救衰微的大明帝國。
崇禎皇帝在位十數年期間,整個大明帝國越發變得動盪不安,各種天災人禍接連不斷,使得大明帝國的國力越發勢微。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就算崇禎皇帝再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挽救不了大明帝國走向滅亡的深淵。
若是按照前世的歷史軌跡,也許到了明年的三月十八日時,闖王李自成率軍攻破京師,崇禎皇帝就會跑到皇家禁苑的煤山之上,找到那棵歪脖子樹自掛東南枝,結束他的一生。
但是如今,大明榆國公劉博源站出來力挽狂瀾,不僅剿滅了巨寇張獻忠、李自成等人,而且又在松錦之戰中大敗了清軍,使得大明帝國的滅亡趨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至於煤山之上的那棵歪脖子樹,肯定是等不到崇禎皇帝的到來,也不會在後世之時成為一個著名的景點。
可話又說了回來,現在的崇禎皇帝已是命不久矣,與等到明年自掛東南枝時,也是沒有多大的區別,都是死的不甘,走的不安。
同時這也只能說,崇禎皇帝的命運就是那麼的坎坷,就是那麼的倒黴。
若是放在社會比較穩定的大明中期時,也許崇禎皇帝朱由檢還真有可能,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大明中興之君。
奈何世事變幻不定,命運總是多舛,崇禎皇帝的結局到頭來還是一場悲劇。
........
收起心中的嘆息後,劉博源重新恢復了以往的平靜之色,並向著曹化淳沉聲問道:“曹公公,本公爺的心裡很是疑惑,你為何要與本公爺說出這個訊息?”
“你可知道你的行為,可是相當於背叛了皇上,你這麼做對得起皇上嗎?”
面對著劉博源帶有諷刺的話語,曹化淳不僅沒有感到半點羞愧,反而一臉正色的拱手回道:“奴婢所做的一切都是無愧於心,同時也是為了我大明著想。”
“無愧於心?為了我大明著想?”
劉博源甚是覺得諷刺,但卻並沒有撕開曹化淳的臉面,而是配合的問道:“那不知曹公公,你是如何為了我大明著想?”
曹化淳正色回道:“好教榆國公知曉,如今皇上龍體病危,已是無法處理朝中各種政務,目前全部交由皇太子處理。”
“可皇太子缺乏處政經驗,對於朝中的各種大小政務,全都聽從陳新甲的建議,從而使得如今的朝堂之上,竟是變成了陳新甲的一言之堂。”
“若是長期以往下去的話,我大明皇權必然旁落,日後也定會出現嚴嵩之流的權臣。”(嚴嵩,嘉靖年間的權臣,在首輔的位子上坐了二十多年之久。)
“所以,為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