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帝駕崩,按照太祖皇帝定下來的規矩,是要進行二十七天的祭拜活動。
滿朝文武官員們在服喪期間,須得披麻戴孝,戒酒戒葷吃素食。
朝廷各部衙門的行文,不能使用硃筆批示,全部改用藍筆藍印,
天下各大寺廟道觀,須得每日鳴鐘上萬次,為天子誦經弔唁。
另外還有民間百姓,也是禁止婚嫁,不得殺生,不得作樂。
崇禎皇帝是在八月二十一日龍御歸天,祭拜活動是在九月十七日結束的,之後便是要把崇禎皇帝安葬入陵。
大明皇帝的陵寢之地,除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陵寢是設在南京之外,其餘歷代皇帝的陵寢則是設在了北京。
九月十九日。
崇禎皇帝安葬入陵的當天,整個京師城的街道上與城外的官道上,跪滿了恭送天子安葬入陵的軍民百姓們,綿延十數里之長。(具體的步驟就不詳寫,免得讀者以為又在水數字,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搜尋)
大明監國太子朱慈烺親自扶著崇禎皇帝的棺槨,從京師大明門正門而出,滿朝文武官員們則是從大明門側門而出,一起跟隨前往天壽山麓的明思陵。(崇禎皇帝的陵寢)
沿途經過的地方,所有軍民百姓都需跪地祭拜,以示對天子的弔唁與敬重。
在天壽山麓,還有成祖皇帝的長陵、仁宗皇帝的獻陵、宣宗皇帝的景陵、英宗皇帝的裕陵、憲宗皇帝的茂陵、孝宗皇帝的泰陵、武宗皇帝的康陵、世宗皇帝的永陵、穆宗皇帝的昭陵、神宗皇帝的定陵、光宗皇帝的慶陵、熹宗皇帝的德陵。
再算上崇禎皇帝的思陵,在後世統稱為明十三陵。
........
九月二十日,下午申時三刻(下午三點四十五分)。
出殯的隊伍抵達了天壽山麓的明思陵。
自古皇帝安葬入陵的儀式,向來都是複雜繁瑣的,而且也是非常的隆重,若是沒有個幾天時間,是根本完成不了的。
到了明思陵後,太子朱慈烺先去獻殿行禮跪拜,滿朝文武官員們則在殿外行禮跪拜。
接連四次跪拜後,則是初獻錦帛與御酒,而後再讀祝文。
祝文讀完之後,朱慈烺與滿朝文武官員們再次行禮跪拜四次。
緊接著便是亞獻與終獻,兩次都是獻酒,每次獻酒都要跪拜四次。
一番繁瑣的程式下來,也還只是完成了奠帛、獻爵、 讀祝、跪拜等儀式,後面還有舉哀、入葬、享禮、安神等儀式。
而且在入葬時,還要舉行遷殿禮。
所謂的遷殿禮,就是由鴻臚寺官員擔任護喪官,跪請崇禎皇帝的靈駕赴玄宮,然後用龍輦運到玄宮皇堂(後殿)內,將棺槨安放在棺床之上。
安放好崇禎皇帝的靈駕之後,內侍太監們則是將一件件隨葬物品放入玄宮,這就是所謂的‘贈禮’。
至於有關後宮嬪妃的殉葬制度,則是早已被明英宗朱祁鎮下令取消了,同時也沒有宮女太監陪葬。
完成了‘贈禮’後,護喪官再次向天子贈獻玉、帛等隨葬物品,之後才是關閉玄宮石門,並在玄宮大門外接行“享禮”。
禮畢,內侍官在玄宮外陳設香案、酒饌,放好題主案桌。
題主官洗手,開始題寫神主。
題寫好神主後,先是放在稜恩殿靈座之上,再次舉行“安神禮”。
再次禮畢,由護喪官軍將神主護送回京,享於太廟。
至此,崇禎皇帝的入葬儀式,這才算是完畢。
不過這個時候,朱慈烺與滿朝文武官員們還是不能離去,需要在第二日之時,在几筵殿內舉行‘奉慰禮’。
直到第三日時,朱慈烺與滿朝文武官員們才能返回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