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徐弘基等人已經商定下了另立大明天子的決意,那麼接下來所需要商議的問題便有兩個。
一個是選擇哪位藩王繼承大統。
另一個則是如何以隔江對峙的方式,應對北面的大明朝廷。
只聽得徐弘基率先開口說道:“諸位同僚們,雖然我們已經是確定了另立大明天子的主意,但是我們還需慎重的商議一番,應當選擇哪位藩王繼承大統之位。”
選擇哪位藩王繼承大統之位?
在場所有的官員們沒有說話,而是轉將目光聚集在了忻城伯趙之龍、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誠意伯劉孔炤三人的身上。
畢竟趙之龍、韓贊周、劉孔炤三人的身份地位與權勢,幾乎完全可以代表在場所有的官員們。
看著在場的官員們紛紛投來的目光,趙之龍、韓贊周、劉孔炤三人相互對視了一眼,隨即趙之龍主動說道:“魏國公,依照太祖皇帝定下的嫡長子繼承製,若是有嫡則立嫡,無嫡則立長,父死則子繼,兄終則弟及。”
“如今北面朝廷的大明天子,是先皇的嫡長子。按照繼承製度來講的話,那麼皇位應當是由先皇的二皇子繼承大統。”
“然而在當前的形勢之下,我們根本無法擁立先皇的二皇子繼承大統。所以再往上推論的話,我們只有從神宗皇帝的皇子們中選擇。”
神宗皇帝,也就是萬曆皇帝朱翊鈞。
萬曆皇帝朱翊鈞總共有八個兒子,分別是明光宗朱常洛(已經駕崩)、朱常漵(早夭)、朱常洵(已經死在李賊之手)、朱常治(早夭)、朱常浩(端王、封地漢中)、朱常潤(惠王、封地荊州)、朱常瀛(桂端王、封地衡陽)、朱常溥(早夭)等八位皇子。
聽得趙之龍的話語後,徐弘基點頭說道:“忻城伯說的甚是,如今的先皇一脈根本沒有合適的皇子繼承大統,熹宗皇帝一脈也根本沒有皇子留下。”
“再往上推論的便是光宗一脈,可是光宗一脈只有熹宗皇帝與先皇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皇子。”
“所以依照忻城伯所說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製度,我們就只有從神宗皇帝的皇子們中,選擇一位藩王繼承大統之位。”
“而就當前神宗皇帝的皇子們中,還有端王、惠王、桂端王三位藩王適合繼承大統之位。”
說到此處時,徐弘基故意停頓了片刻,看著在場官員們望來的目光,隨即主動問道:“諸位同僚們,不知依你們之見來看,在這三位藩王之中,哪位藩王適合最繼承這大統之位?”
在場所有的官員們還是沒有說話,目光依舊是聚集在趙之龍、韓贊周、劉孔炤三人的身上,等待著三人的率先說話。
誠意伯劉孔炤沉思了片刻,隨後率先說道:“魏國公,若是依照太祖皇帝定下來的繼承製度,目前最為適合繼承大統的,當是封地漢中的端王。”
“嗯!誠意伯說的確是如此。”
徐弘基贊同的點了點頭,緊接著卻道:“可是如今的陝西之地,已被榆林親王掌控在手。本公爺且還得到具體訊息,端王已被榆林親王軟禁在了王府之中,根本無法外出。”
“如果選擇端王繼承大統之位,這恐怕是一個不大合適的主意,畢竟我們無法將端王迎接到南京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