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鐺鐺!”
“鐺鐺鐺!”
“鐺鐺鐺!”
隨著一陣陣清脆的銅鑼聲傳遍了整個戰場,朝廷大軍第三次主動發起強渡黃河的攻勢,終究還是以失敗而收場。
此戰傷亡統計下來,朝廷大軍又是傷亡了兩千四百多人,並且還又損失了二十多門將軍炮與佛朗機炮,可謂是傷亡不小。
若是再算上前面兩次的人員傷亡與火炮損失,那這更是傷亡慘重。
要知道李邦華所率領的朝廷大軍,總兵力也就十一萬五千左右,各種火炮最多隻有兩百門左右。(算上了虎蹲炮、銅炮、鐵炮之類的小型火炮)
除去分兵一路的四萬兵馬,李邦華的麾下也就只有七萬五千兵馬左右,擁有的火炮數量最多隻有一百四十門左右。
可是今日一戰,朝廷大軍就已傷亡超過八千人之多,損失的火炮數量更有七十多門,這可謂是十分的傷亡慘重。
若非不是各鎮總兵將領的極力相勸,恐怕朝廷大軍的傷亡將會更大,並不只是傷亡了八千多人,損失了七十多門火炮。
至於說徐州守軍的傷亡情況,儘管說也是不小,但是與朝廷大軍的傷亡對比,徐州守軍絕對是屬於勝利的一方。
畢竟朝廷大軍屬於是進攻的一方,在兵力上與地利上都是佔據不到任何優勢,又怎麼會是徐州守軍的對手。
除非李邦華能夠集中所有的兵力,根本毫不在乎朝廷將士們的傷亡,或許真的可以強渡黃河。
不過李邦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也不可能毫不在乎朝廷將士們的傷亡情況。
因為李邦華考慮的不只是強渡黃河這一點,而且還要考慮到接下來的戰事應當如何進行。
一旦朝廷將士們出現了過大的傷亡情況,那麼對於接下來的戰事,可是十分的不利。
因此李邦華不能這麼做,不能毫不在乎朝廷將士們的傷亡,必須想出一個能夠強渡黃河的辦法。
而分兵迂迴渡河,這就是當前最好的辦法。
儘管今日強渡黃河一戰,朝廷大軍傷亡了八千多人,損失了七十多門火炮。
但是隻要李邦華能夠拖住徐州守軍,掩護另外一路的朝廷大軍順利渡過黃河,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這是以李邦華的角度考慮,也是以整體的大局考慮。
只要能夠取得這場戰事的勝利,就算犧牲再多的朝廷將士,那也是在所不惜。
然而對於各鎮總兵將領們來說,卻是有些難以接受,承受不住如此大的傷亡。
特別是今日發起強渡黃河的朝廷將士們,大都是各鎮總兵將領們麾下的兵馬,而京營新軍根本沒有怎麼出手,全都鎮守在朝廷中軍大陣。
傷亡的又不是京營新軍,李邦華必然是不怎麼心疼,反正心疼的都是各鎮總兵將領們。
也正是因為如此,各鎮總兵將領們才會極力的進言相勸,勸阻李邦華儘快下令收兵,以免使得朝廷將士們出現過多的傷亡情況。
兩刻多鐘時間過後。
發起強渡黃河的朝廷將士們已是撤回到了黃河北岸。
“收兵回營,今日戰事結束!”
下達完最後一個命令後,李邦華當即調轉馬頭,向著茶城鎮方向而去,只留下滿臉心疼的各鎮總兵將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