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的動作,絲毫瞞不過那些有心關注之人,特別是對於南京各部官員與一眾勳戚們來說,更是時刻在關注著大明朝廷的一舉一動。
針對大明朝廷調集兵馬發兵征伐,徐弘基等人早就有了應對的措施,而且還是萬全的應對措施。
十數萬兵馬駐防在黃河南岸與長江兩岸,雖然兵力確實非常的雄厚,也是絕對能夠抵擋住朝廷兵馬的進攻。
但是在徐弘基等人看來,十數萬兵馬仍是覺得不夠。
他們不僅再次調派了數萬兵馬加強防禦,且又開始在江南各省之地大肆的招募兵馬,以此進一步壯大自身的實力。
這是徐弘基等人在戰爭層次上的應對措施。
而在政治上的應對措辭,徐弘基等人則是再次鼓吹惠王的賢名大義,並把惠王鼓吹成了唯一能夠中興大明的真命天子。
當然了,對於當今天子的造謠汙衊,也是同樣不能少的。
依舊還是那老套的謠言,當今大明天子殘暴無仁,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竟然公然的違背大明祖制,強制推行官紳一體納糧與全面開海之策。
面對群臣的勸諫,當今大明天子竟然絲毫不知收斂,反而還對勸諫的群臣進行殘酷迫害。
輕則削官貶職,重則抄沒家財,手段可謂是極為的殘酷!
除了以上的應對措施之外,徐弘基等人還有一個更為狠辣的應對措施,那就是拉攏大明各省的官員。
在整個大明官場上,要說真正忠心於大明朝廷的官員,其實並沒有多少。
這並非是什麼誇大其詞,而是事實的情況就是如此。
南京各部官員與一眾勳戚們相互勾結,並還聯合了江南各省官員一起對抗大明朝廷,這件事情足以說明了一切。
如今大明所有官員,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是隻為自身利益著想,只要沒有觸犯到他們的自身利益,那麼他們還是願意忠心於大明朝廷的。
不過這只是表面上的忠心而已。
可是當今大明天子強制推行官紳一體納糧與全面開海之策,這就已是觸犯到了他們的利益,是在剝奪他們的優待。
因此在這些大明官員的心裡,自然也就不會忠心於大明朝廷。
也正是因為如此,徐弘基等人才會想著拉攏大明各省的官員,以此壯大自己的聲勢與實力。
這也不得不說,這個應對措辭實在是狠辣至極,是在從根基上削弱大明朝廷的實力,使得大明朝廷的實力越發削弱。
如果弘光皇帝朱慈烺沒有相對應的措施,那麼這場再次上演的‘靖難之役’,朱慈烺絕對是沒有勝利的希望,根本不可能擊敗徐弘基等人。
畢竟從雙方的實力來看,大明朝廷並不佔據多少優勢。
要說最為明顯的優勢,大明朝廷也就佔據著大義上的優勢,僅此而已。
還有再從兵力上對比,徐弘基等人有著充足的錢糧供給,完全可以再次抽調出十萬兵馬。
而反觀大明朝廷卻是沒有這個實力,難以調集更多的兵力發兵征伐。
另外再從地利上對比,作為防守一方的徐弘基等人,可是有著黃河與長江兩道天險在手,這就佔據著天然的優勢。
因此從多方面的對比之下,大明朝廷若是沒有壓倒性的優勢,那就必然是無法擊敗徐弘基等人,甚至弘光皇帝朱慈烺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建文帝’。
:()奮鬥在明末的邊軍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