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八旗將領的譏諷,濟爾哈朗並沒有生氣,也沒有去與他們爭執什麼,而是向著皇太極耐心解釋。
“皇上,今時非比往日了,明國集結的可都是九邊精銳啊!而且,遼人守遼土,當地的明軍頑抗更為堅定,奴才與睿貝勒領兵圍攻錦州、松山、杏山不下數十次,卻依舊無法推進半步,明軍死戰之心甚定。”
“現如今,又有那劉博源等人領兩萬兵馬前來增援,我等更是不可小覷。若是不派兵增援義州,那義州的四萬兵馬,恐有覆滅的危險啊!”
“一旦義州的四萬兵馬覆滅,保不齊明軍會繼續向北推進,到得那時,我大清可就有亡國之憂啊!”
聽得濟爾哈朗所言,在場的所有八旗將領全都沉默了下去,開始細思錦州之戰的得失。
雖然皇太極之前所定下的錦州之略,只是為了圍困錦州而已,並非是真正的想要攻下錦州。
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圍點打援,消耗明軍的實力,而後慢慢的蠶食明軍在遼東的地盤。
但是現在,謹慎小心的洪承疇根本就沒有上這個當,而是奏請朝廷,調集九邊精銳齊聚遼東,來一個以重兵的優勢,步步推進,使得皇太極沒有半點的可乘之機。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戰鬥的規模也是越發的增大起來,雙方投入的兵力也是越來越多。
清軍原本投入到錦州的兵力,也就只有濟爾哈朗的鑲藍旗與多爾袞的正白旗,總兵力也就不到兩萬人。
可是如今,清軍投入到錦州的兵力,已經達到了四萬人。
而作為對手的明軍,則是從剛開始的五萬人,增加到現在的十二三萬人。
並且,後續還有劉博源等人的兩萬兵馬到來。
而真正讓他們在意的,就是劉博源等人的兩萬兵馬。
因此,對於濟爾哈朗的建議,所有的八旗將領都是開始慎重考慮起來。
但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太極卻是擺了擺手,沉聲說道:鄭親王所言,朕知道了!
而後,皇太極看向殿中的其他八旗將領,問道:“諸位,朕現在就想問問你們,若是明軍十數萬大軍齊數逼來,你們該如何應對?”
在場的八旗將領無聲應對,皆是沒有回答。
多爾袞不由的嘴角微翹,面露譏諷之色,而後站了出來,低首回道:“回稟皇上,只要皇上舉國之兵,御駕親征,必能讓明軍灰飛煙滅,就算是那劉博源領兵前來,也必然在皇上的盛威之下,潰敗而逃!”
皇太極目光一冷,緊盯著站出來的多爾袞,眼中閃過一抹不可察覺的殺意。
隨後,皇太極將目光轉向了濟爾哈朗。
自皇太極的開始實施錦州之略後,濟爾哈朗便全權負責錦州前線之事,也算是對錦州之戰了解的非常清楚,對於明軍的兵馬動向也是非常的瞭解。
特別是對於明軍的最高統帥洪承疇,也是有過詳細的瞭解。
洪承疇能以一介文官,擔任薊遼總督,且又統領這十數萬大軍,其統兵打仗的能力自是不用說,戰略的眼光也是非常的毒辣。
再加上洪承疇在明軍之中非常的有威望,明軍將領也願意聽從命令,使得洪承疇是一個非常難以對付的人。
現如今,劉博源等人即將領兵到來,將會更加增添了應對的難度。
濟爾哈朗思慮了一會兒後,沉聲道:“回稟皇上,明軍兵力雄厚,優勢極為明顯,要想對付這十數萬明軍,必須要十分謹慎才行。”
“依奴才在錦州前線的瞭解,明軍統領洪承疇的戰略佈局,就是以優勢兵力,逐步推進,步步為營之策。”
“這一年多來,洪承疇多次派遣兵馬救援錦州,皆是以重兵集結一處,用以車營抵擋我大清鐵騎,輕易不言交戰,使得我大清勇士有力難使!”
“不過,在與洪承疇多次交戰之後,奴才已經想到了應對之策!”
“哦?到底是何應對之策?”皇太極目露精光,急忙追問道。
濟爾哈朗命人拿來一幅巨大的遼東半島地圖,指著地圖上的松山、杏山、塔山三個城池,說道:“十數萬明軍所用的糧草,大都囤積在松山、杏山與塔山三地,且防守的兵馬不過萬人而已。”
“若是我們派出兵馬,先截斷松山與杏山的聯絡,而後如圍困錦州城一樣,挖掘深壕,阻斷道路,使得錦州與松山徹底孤立無援,再也無法相互救援。”
“如此,我們便可化被動為主動,隨時可戰可守,讓明軍無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