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八月五日。
榆林城,總兵府後院。
“爹爹,我要抱抱!”
已經快四歲的大女兒劉元夕伸出雙手,快步的跑到劉博源的面前。
“哈哈哈!乖女兒!”
劉博源歡喜的大笑一聲,蹲下身子,將大女兒劉元夕一把抱起,親暱的親了親女兒的臉蛋。
“元夕,有沒有想爹爹啊?”
“想!當然想爹爹啦!”劉元夕乖巧的回道。
“哦?那有多想爹爹啊?”劉博源開玩笑的問道。
劉元夕的小眼睛轉了轉,脆生生的回道:“爹爹,難道您沒感覺到,我都瘦了好多嗎?就是想爹爹想的啊!”
劉博源哈哈一笑,忙點頭道:“我說呢!我家寶貝女兒怎麼輕了許多啊!原來是想爹爹啦!”
劉元夕嘟著嘴道:“哼!爹爹也不回來看看寶貝女兒!”
“好!好!是爹爹的錯!”劉博源笑著安慰道。
一旁的母親羅氏與蕭怡及彩雲,拉著劉長樂、劉長平、劉長安走了上來。
“娘!”劉博源親切的叫了一聲。
羅氏輕輕點頭,目光中滿是關愛。
“源兒,在鎮城都還好吧?”
“都挺好的,鎮城內的諸位同僚都很互幫互助,大家都相處的很融洽!”劉博源微笑著回道。
“那就好!”羅氏點頭微笑。
隨後,劉博源將目光放在蕭怡與彩雲的身上。
“見過夫君!”蕭怡與彩雲盈盈施禮。
劉博源輕輕的應了一聲,眼神中滿是溫柔與火熱。
感受到劉博源的火熱目光,蕭怡與彩雲雙頰通紅,似乎想到了一些少兒不宜的畫面。
為了轉移注意力,蕭怡與彩雲急忙拉著劉長樂、劉長平、劉長安,教導道:“快給你爹行禮!”
劉長樂三人乖巧的上前,對著劉博源行禮道:“孩兒拜見爹爹!”
其舉止行為,儼然像是一個大人模樣。
“好了!不要如此嚴肅!”劉博源擺了擺手。
“都是才三四歲的小孩子,正是頑皮的時候,應該開心的玩樂才是!”
“夫君,長樂他們已經不小了,也該知曉一些事理。妾身還打算在年後,就讓他們入學啟蒙了!”蕭怡在一旁勸說道。
“就入學啟蒙?”劉博源神色驚訝。
不過轉念一想,古時候的孩童,一般都懂事的比較早,估計不到十五六歲,就可以為人父母了。
自己家的四個孩子,也快要四歲了,是該早點入學啟蒙了。
不是有句話說的好,笨鳥先飛先入林,早點學習知識,總歸是有好處的。
“行,那一切就聽怡兒的安排!”劉博源也不再反對。
“是,夫君!”蕭怡施禮應道。
一旁,劉長樂三人一臉無知,還不知道自己即將迎來煎熬的入學生涯。
......
八月七日。
這一日,劉博源正在忙碌的處理政務。
隨著管轄範圍的地方越來越大,劉博源也更加的忙碌起來。
特別是他收服了延綏鎮三路的官員後,需要處理的政務也倍增許多。
儘管劉博源精力十足,處理這些政務也不是很難。但是,長時間的處理政務,總覺得會讓人厭煩。
適當的調整休息,也是有這個必要的。
因此,在劉博源的心中,已經開始想著如何籌建一個完整的官府體制。
就如朝廷的六部一樣,亦或者與地方官府的六房一樣。
有六部或六房的協助,處理政務的效率與時間也會快上許多。
忙碌間,一名親衛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大人,靖邊道趙參將送來急信!”
親衛上前,將書信遞給了劉博源。
劉博源接過書信,拆開後細看起來。
很快,劉博源的臉色就變得有些陰沉。
“賊匪?竟敢還有賊匪襲擊鹽場堡?”
“真是沒有想到,這些賊匪竟然還是平涼府韓王所豢養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堂堂一位王爺,不僅參與販賣私鹽,而且還豢養賊匪作亂,真是世道無眼啊!”
劉博源怒極冷笑,眼中充滿了寒光。
“既然這世道無眼,那本督就來替天行道!韓王,本督先斬了你的左右臂膀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