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會無視,或者說敢無視華夏出的警告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雖然華夏出警告的方式非常的委婉,但是沒人敢懷疑華夏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更沒人敢懷疑華夏的手段。
說句不好聽的話,最近這些年,招惹華夏的國家,哪個有好下場?
幾年前,印度跟華夏在邊境地區對峙。
結果呢?
雖然幾個月後,印度知難而退,撤走了越境部隊,但是在當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就由之前預期的百分之七降到百分之三,而且國內各地爆騷亂與動盪,還在克什米爾地區跟巴基斯坦生衝突。
這幾年,印度的展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要知道,在與華夏對峙之前,印度被西方國家一直看好,甚至有人認為,印度將取代華夏,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成為展度最快的非達國家,成為整個亞洲大上的新興經濟強國。
一些印度人甚至樂觀的認為,在本世紀中葉,印度就能越華夏。
現在呢?
在經濟增長度連續回落數年之後,先不說印度的未來前景,只是在印度的海外投資就銳減了八成!
到伊拉克內戰爆前,印度的外匯儲備降到了不足五千億美元,而印度欠下的外債高達一萬六千億美元!更要命的是,印度的外債中,有八成以美元計價。也就是說,只要美元進入收縮階段,印度的債務就將崩盤。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就是印度破產,無法用外匯償還到期的外債。
一個即將破產的國家,還有未來可言嗎?
事實上,伊拉克內戰對印度造成的衝擊,還過了華夏。
為什麼?
印度同樣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特別是石油。
印度石油的自給率甚至不如華夏,僅有百分之二十,八成的石油需要進口,而且得按照市場價進口。
為啥?
印度的體量太小了。
一直以來,為了保證能源進口渠道的穩定,華夏一直在利用國家影響力,跟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簽署長期協議。
其實,日本也是這麼做的。
雖然長期協議價格不會太低,一般會高於上一年度的平均價格,但是在油價出現大幅度波動,特別是暴漲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損失,確保以較為合理的價格從石油輸出國買到石油。
印度呢?
沒有。
不說沙特等歐佩克國家,即便是另外一個石油出口大國,也就是一直跟印度保持著親密關係的俄羅斯,都沒有跟印度簽署協議價格。至於已經成為石油出口國,而且這些年來一直在暗中扶持印度的美國,同樣沒有與印度簽署協議價格。說白了,印度根本沒有跟石油出口國議價的資格。
關鍵就是,印度的市場太小了。
雖然印度已經是第三大石油進口國,但是跟前兩位的華夏與日本相比,總量上的差距依然十分巨大。
說得更直接一點,產油國同樣需要出口市場。
失去了華夏的石油市場,沙特生產的石油能夠賣給誰,或者說還有那個國家能夠買下沙特生產出來的全部石油?
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國際金融從擴張轉變為收縮,印度的經濟就會徹底崩潰。
印度尚且如此,伊朗能好到哪裡去?
要知道,印度怎麼說都是亞洲的第三大經濟體,是規模最大的非達國家,是一個有十四億人口的龐大市場。
印度再不行,體量也足夠大。
伊朗呢?
人口不到八千萬,國土面積才一百多萬平方千米,而且擁有的只是石油與天然氣,其他幾乎沒有。
當然,還有一些礦產,不過價值不大。
單純從經濟的角度看,伊朗遠遠比不上印度。
從國際分工的角度,也就是從貿易來看,伊朗更加比不上印度。
不管怎麼說,印度有很多輕工業,也有足夠多的廉價勞動力,在國際分工中至少能夠分到一杯羹。
伊朗擁有的,其實只是能源。
可見,伊朗的經濟結構,特別是貿易結構極為單一,主要就是依靠出口石油與天然氣來換取其他商品。
這樣的伊朗,有多少資本跟華夏叫板?
就像開始提到的,如果華夏不再進口伊朗的石油與天然氣,有哪個國家能夠買下伊朗生產的全部石油與天然氣?
沒有,一個都沒有!
美國早就是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