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也未必能夠力挽狂瀾。
關鍵就是,在戰場對面,巴軍至少有6個裝甲旅。
如果有需要,巴基斯坦還能抽調4到6個裝甲旅,在該方向上投入至少1200輛主戰坦克。
印軍呢?
除了剛獲得的援助,已經沒有拿得出手的主戰坦克了。
當然,不是沒有,而是沒辦法動用。
印軍剩下的主戰坦克,全都放在東北地區,而且總共也就只有300多輛,勉強讓5個裝甲旅保持完整建制。
拿500輛坦克去對付巴基斯坦的1200輛?
顯然,印軍再能打,也肯定得輸。
可見,在阿姆利則,印軍根本不可能取勝。
那該怎麼打?
很簡單,開闢新戰線。
為了在阿姆利則方向發動大規模進攻,巴軍一直調整兵力部署,幾乎所有的主力裝甲部隊已經派往北部戰線。
在南方戰線上,巴軍的兵力並不算強大。
當時,守衛卡拉奇的巴軍中,只有一個裝甲旅,而且配備的是“哈立德”,數量也不到100輛。
可見,如果印度把兵力放在南方戰線上,肯定會大不一樣。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美國陸軍做了一次推演。
如果印軍擊中兵力攻打卡拉奇,而且投入的航空兵不算太少,能夠奪取制空權,那麼印軍就有望在10天之內打下卡拉奇。
顯然,對巴基斯坦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結果。
只要印軍能夠打下卡拉奇,就能用卡拉奇跟巴基斯坦進行談判,說不定能夠迫使巴基斯坦從克什米爾撤軍。
至少能夠讓巴基斯坦拿查謨來交換。
當然,前提是必須得打下卡拉奇。
可惜,印軍沒有攻打卡拉奇的意願。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印軍顯然對奪取制空權沒有信心,因此並不相信能夠讓地面部隊推進到卡拉奇。
要知道,卡拉奇離邊境有100多千米呢。
如果沒有制空權,裝甲部隊在推進途中就會遭到致命打擊。
此外,這也與印度當局的一個戰略擔憂有關。
什麼擔憂?
能否守得住新德里。
按照印度當局的判斷,如果印軍攻打卡拉奇,巴軍就會強攻新德里,而印軍未必守得住新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