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還有十幾名部長級官員,以及數十名軍官,而這些人全都將面臨叛國罪的指控。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
到了當天下午,軍事政府宣佈,在印度全境實施軍事戒嚴與管制,由各地方的駐軍接管地方政府,而且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執行戰時法律,即嚴厲打擊一切對國家的安全與穩定有害的犯罪行為。
在釋出這條訊息的時候,印度軍事政府還簽署了數百份軍事任命書。
啥意思?
就是把權力下方給地方駐軍,讓地方駐軍的指揮官獲得行政權。
顯然,這只是開始。
當天,就有西方國家的新聞媒體預測。
接下來,印度軍事政府會宣佈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配給制,而且透過戰時體制,對整個社會重新洗牌。
怎麼洗牌?
沒收富裕人群的財產,控制糧食等生活物資,以此來獲得廣大基層,特別是平民百姓的支援。
簡單的說,就是透過軍事手段來加強中央集權。
問題是,行得通嗎?
要知道,這場戰爭並沒有波及到印度全境,而且印度的各個邦有很大的權力,未必會聽從軍事政府的調遣。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民族與宗教太複雜了。
軍事政府的步伐邁得這麼大,也許在短期內能夠行得通,但是從長遠來看,必然導致全國範圍的動亂。
其實,在短期內都行不通。
就在當天,孟買、加爾各答等地就爆發了動亂,甚至是流血衝突。
到這個時候,印度軍事政府需要考慮的,其實不是怎麼在談判中獲得更多的好處,而是怎麼穩定國內局勢。
當然,肯定得儘快跟巴基斯坦簽署停火條約。
只有在結束跟巴基斯坦的衝突之後,軍事政府才能把集中部署在西北地區的軍事力量抽調出來,用來平定國內的叛亂。
顯然,要想盡快簽署停戰條約,印度軍事政府就必須在談判中做出巨大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