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最有效的利用手裡的兵力,王棟在第一時間聯絡了巴希爾上將,就作戰行動做了分配。
簡單的說,王棟帶來的部隊負責偵查與攻堅,巴軍負責掃蕩戰場。
當然,得由王棟安排的人員指揮戰鬥。
所幸,巴希爾上將沒有表示反對。
此外,巴軍上下也沒什麼意義,特別是基層軍官。
為啥?
大部分基層軍官都參加過“安固”公司組織的培訓學習,非常瞭解王棟這些人,知道他們的本事。
其實,很多巴軍軍官都是王棟他們培訓出來的。
按照王棟的部署,進攻以火力打擊為主。
簡單的說,就是把偵查部隊派出去,在發現了印軍之後,立即進行火力打擊,然後再派遣部隊去打掃戰場。
當然,這也對後勤保障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只是在20日白天,王棟帶來的炮兵就用掉了近一萬發大口徑炮彈,而且幾乎全都是迫榴炮的炮彈。
至於戰果,肯定沒得說。
根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日白天,就有近000名印軍官兵戰死。
其實,打到22日,才進入最後的攻堅階段。
當時,查謨大概還有5000名印軍。
雖然分散在數十處地點,而且大部分是堅固的建築物,但是這些印軍幾乎全都是來自後方的主力部隊。
簡單的說,就是死硬份子。
顯然,這些印軍未必會投降。
戰鬥進行到22日夜間,由印軍控制的據點只剩下了最後三座。
都是極為堅固的建築物。
在這三處據點,巴軍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時間緊迫,王棟也沒多耽擱,把炮兵全都派了上去,讓大口徑迫榴炮在主戰坦克的掩護下抵近射擊。
幹嘛?
直接拆掉印軍固守的建築物!
戰鬥打得並不激烈,只是炮擊一直持續到天亮。
其實,在凌晨4點左右,固守這幾處據點的印軍就已經停止了抵抗,只是王棟沒有下達停火的命令。
為啥?
用不掉的炮彈,還要花功夫運回去,根本就沒有那個必要。
關鍵就是,迫榴炮的炮彈根本就不值錢。
按照王棟的命令,作戰部隊在撤下來之前,都得把炮彈用光,免得在撤回去的時候還要處理炮彈。
天亮前,巴希爾向巴軍總參謀部發去報告,已經佔領了查謨。
其實,當時仍熱有一塊地區在印軍控制之下,不過是查謨東面的郊區。
在過去的三天裡,巴希爾也對部署做了調整,讓之前撤下來的巴軍迅速向查謨東面的印軍陣地後方迂迴。
幹嘛?
掃蕩查謨以東的平原地區,控制整個印控克什米爾。
只是,進攻打得並不順利。
到2日清晨,仍然有一部分地區在印軍的控制之下,不過都是在邊境線附近,而且面積並不大。
在總體上,巴軍已經完成了既定作戰計劃。
2日上午,巴基斯坦當局宣佈臨時停火。
當然,是否真的需要臨時停火,還得看印度當局的態度,即印度當局是否咽得下丟掉查謨這口氣。
有點出人預料,印度當局也宣佈臨時停火。
當然,停火時間只有48小時。
在此期間,印度與巴基斯坦將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撮合下,進行第一次談判,準確的說是協商,而且是非正式。
為啥?
雙方依然沒有就停火達成協議,即依然在停火的基本條件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雖然在戰場上一敗塗地,但是在戰場外面,印度當局依然嘴硬,即依然堅持要巴軍退到衝突爆發前的位置上。
可能嗎?
因為是聯合國安理會的所有成員國機體出面調解,所以印巴雙方都派遣了副外長級官員前往聯合國總部。
其實,這也是巴基斯坦為什麼能夠拖上三天才做出答覆的關鍵所在。
安排談判官員,還是副外長級的官員,怎麼說也要幾天時間吧。
問題是,48小時的臨時停火能談出個什麼名堂來?
只要印度堅持讓巴軍退回衝突爆發前的位置,那就沒辦法談,而且巴軍也未必會駐足於克什米爾地區。
當時,沒有多少人對這次48小時的談判抱明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