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軍一個措手不及。
當時,場面極為混亂。
短短几分鐘內,就有近20輛“哈立德2”被炮彈命中,而且均有損壞。
因為沒有搞清楚情況,所以巴軍不得不撤下來。
為此,印軍宣稱在這場戰鬥中擊毀了20多輛“哈立德2”。
真的有這麼多?
被打中的“哈立德2”確實有20多輛,但是真正算得上“損毀”的,一輛都沒有,全部“哈立德2”都只是受損。
有區別?
當然有。
很簡單,這些受損的“哈立德2”全被巴軍拖了回去,而且在幾天之後就已修復,重新投入了戰鬥。
被穿甲彈命中,竟然能夠修復?
其實,“阿瓊2”使用的不是穿甲彈,而是碎甲彈。
為啥?
“阿瓊2”裝備的是120毫米線膛炮!
雖然根據需要,印度從英國採購了一批穿甲彈,但是受火炮自身效能影響,威力十分的有限。
理論上,這種英國生產的穿甲彈,也就只能對付t-80這類的主戰坦克。
為此,印度陸軍引進了大量碎甲彈。
也不算是引進,而是圖便宜。
為啥?
英國陸軍已經決定放棄120毫米線膛炮,因此有大量庫存炮彈需要處理,其中最多的就是碎甲彈。
在幾十年前,碎甲彈還有點用。
可惜,在反應裝甲全面普及之後,碎甲彈就完全沒用了。
大概是對穿甲彈沒有信心,印軍的“阿瓊2”主要使用的是碎甲彈。
其實,當時每輛“阿瓊2”只有4枚穿甲彈,其餘的主要就是碎甲彈,因此坦克手一般不會使用穿甲彈。
用碎甲彈對付“哈立德2”?
顯然,印軍確實想多了。
別說“哈立德2”,即便是“哈立德”,也能輕易擋住碎甲彈。
只是,碎甲彈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價值。
什麼?
在命中坦克之後發生的猛烈爆炸,能夠震毀外設的觀瞄裝置,夜視儀的物鏡,或者潛望鏡。
也就是說,碎甲彈無法摧毀坦克,卻能讓坦克在短時間內喪失作戰能力。
那20多輛“哈立德2”也只是喪失了作戰能力,不得不暫時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