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效能的限制,全是在浪費炮彈。
打了不到10分鐘,印軍坦克手計程車氣就歸零了。
這個時候,印軍指揮官也反應了過來。
跟“哈立德2”打對攻戰,“阿瓊2”確實差遠了。
雖然印軍指揮官在第一時間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已經殺出去的坦克根本撤不了。
為啥?
“阿瓊2”的機動效能太過糟糕!
雖然依靠舶來的傳動器與懸掛裝置,“阿瓊2”能夠在閱兵式上做一些特技表演,比如零半徑原地轉向,但是巨大的車重,發動機過低的輸出功率,使其在戰場上,很難有正常的發揮。
到了夏季,那就更加如此了。
用印軍坦克兵的話來說,得像大爺一般把“阿瓊2”供著,不然保不準什麼時候就會掉鏈子。
正是如此,“阿瓊2”才一直被稱為是閱兵場上的坦克。
打不過也就算了,現在連撤退都辦不到。
從VN-17率先開火算起,到最後一輛試圖透過倒車退下去的“阿瓊2”被摧毀,這場由100多輛坦克參與的裝甲戰,前後也就只進行了不到1個小時,而且最後40分鐘幾乎都是在追殲逃竄的印度坦克。
此後,巴軍費了很大的力氣,把3輛較為完好的“阿瓊2”拖了回去。
幹嘛?
其中一輛被送往巴基斯坦的國立博物館,做為戰利品對外展示,一輛被移交給了巴基斯坦陸軍的測試部隊,另外一輛則不知所蹤。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那輛“阿瓊2”被巴軍贈送給了華夏。
其實,當時還有好幾輛“阿瓊2”比較完好。
在戰鬥中,很多印度坦克兵直接拋棄了坦克。
只是,巴軍並沒有把這些坦克全都拖走,而是在清掃清掃戰場的時候炸掉了。
為啥?
太過笨重,運輸是個大麻煩。
再說了,把“阿瓊2”拖回去,也就只是搞研究。
如果只是為了研究,有幾輛就足夠了。
當成廢鋼鐵回爐?
顯然,回收的廢鋼鐵未必能補上運輸費用。
按照巴軍給出的評價,“阿瓊2”是大而無當的最佳代表,其效能,在很多方面連“哈立德”都比不上。
當然,有這個認識的不止是巴基斯坦陸軍。
印度陸軍也早就認識到了,只是沒有更好的選擇,而且“阿瓊2”還一再被當成印度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