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仍然像平常一樣,上班與上學。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在工作之餘,日本人也開始搶購生活物資,或者說是把領到的錢拿去購買生活物資。
在東京,已經有半數超市縮短了營業時間。
為啥?
物資供應跟不上。
只是,在日本最為緊張的不是糧食等生活物資,而是燃油。
幾乎在所有的加油站外面,車輛都排成了長龍,很多司機需要等待幾個小時,才能加到油。
此外,日本政府已經頒佈了命令,開始限制燃油供應。
顯然,日本確實是在為戰爭做準備。
別忘了,日本是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大燃油儲備國,儲存的石油可以供本國市場正常使用半年。
這場動盪會持續半年?
顯然不可能。
那麼,日本為什麼要限制燃油供應?
很簡單,需要把燃油留下來,確保在戰爭爆發的時候,能夠首先滿足軍事需求,而不是提供給民眾。
所幸,絕大部分日本民眾在日常出行都不開車。
除了物資緊張,日本最大的變化就是民眾加強了防範方面的演習。
防範什麼?
核打擊!
王棟與羅清到達東京的時候,正好遇到市政府組織進行的防空演習,機場內外成千上萬的人蜂擁著跑向最近的防空掩體。
場面很狀況。
王棟與羅清也很是感慨。
很明顯,對這些長期生活在自然災害陰影裡面的日本人來說,這種應對突發時間的演習與演練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日本人為什麼容易走極端。
要知道,在日本的幼兒園,就得定期進行地震疏散演習。
從小的教育,讓所有日本人都處在不安當中,讓所有日本人都覺得,他們生活的世界隨時有可能完蛋。
那麼,這次會例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