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錯。”
“這怎麼可能呢?你怎麼會立即就認出那顆暗星就是蓋婭呢?”
“因為在我的資料中,蓋婭這個名字很少被用來稱呼它。一般都是用很多不同的代稱。其中的一個重複過好幾次代稱是“五姊妹星的小弟弟”。另一個是“五邊形的中心”有時又稱為“五邊形地原點”。 當Quintesetz指出五姊妹星和中間的星時,這些想法不可抑制的出現在腦海裡。”
“之前你從來沒有對我說過這些想法。”
“我不知道這些想法有什麼意義,我也不認為他們重要到要和你這樣一個……討論的地步”
佩羅拉特猶豫道。
“一個非專業人員?”
“我希望,你知道五姊妹星形成的五邊形完全是一個相對的形狀。”
“你是什麼意思?”
特維茲親切的笑著說。“你這個地表的蠕蟲。你認為天空有它自己的形狀嗎?星星是釘在天上的嗎?五邊形的形狀是從Sayshell所在的行星系的世界中形成的—而且只是在那裡形成。在環繞其他恆星的行星世界上,五姊妹星的形狀是不同的。一方面,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觀察。另一方面,形成五邊形與Sayshell的距離是不同的,從另一個角度看來他們幾乎沒有任何關聯。一個或兩個星在天空的這一半,而其他的在另一半。看這裡—”
特維茲又把房間調暗並俯向計算機。“共有86個有人居住的行星系組成Sayshell聯邦。讓我們保持蓋婭—或蓋婭應該在的點—不動”(當他說的時候,在五姊妹星形成的五邊形中間出現了一個紅色的圓圈。)“然後視角在這86個世界的天空中隨機的切換。”
“天空切換著,佩羅拉特眨著眼。紅色的小圓圈保持在螢幕中心,不過五姊妹星不見了。
在鄰近的地方有亮星不過沒有五邊形。天空又切換了,切換了,切換了。天空不斷的切換。紅色的圓圈始終保持不動,然而由相同的亮度的恆星組成的小五邊形沒有出現過。有時有一個扭曲的五邊形恆星—不同亮度的—出現,不過沒有一個和Quintesetz指出的星象一樣美麗。
“夠了嗎?” 特維茲說,“我可以確定的告訴你,除了在Sayshell行星系中,在其他任何有人居住的地方都不可能象我們現在這樣看到五姊妹星。”
佩羅拉特說,“Sayshell的視角可能輸出到其他的行星。在帝國時代有很多諺語--有一些已經進入我們自己的語言了,而實際上是以特朗多為中心的。”
“Sayshell難道不是象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保守蓋婭的秘密嗎?而且為什麼Sayshell聯邦以外的世界會對這感興趣呢?如果他們的天空沒有這些,他們為什麼會關心“五姊妹星的小弟弟” 呢?”
“也許你是對的。”
“那麼,難道你不明白你的原始資料一定是從Sayshell來的嗎?不是從聯邦的其他部份,而是直接從聯邦首都所在的行星系世界來的。”
佩羅拉特搖頭說,“你使它看起來是必然的,不過這不是我記得的。我只是記不起來了。
”
“不管怎樣,你確實看到了我論點的力量,是嗎?”
“是的,確實是。”
“下一步--你認為這個傳說是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呢?”
“任何時候。我假定它是在遙遠的帝國時代就發展起來了。感覺上它很古老--”
“你錯了,詹諾夫。五姊妹星和Sayshell行星相距比較近。這也是它們這麼亮的原因。因此它們中的4顆移動很快,而且沒有任何兩顆星在同一個星族內,這樣它們移動的方向各不相同。如果我沿時間將星圖向過去移動,看看會有什麼發生。”
又一次,代表蓋婭的紅圈保持不動,然而,當四顆恆星向不同的方向漂移時,第五顆星只有一點點移動,這樣五邊形慢慢的解體了。
“看那兒,詹諾夫。” 特維茲說,“你會說那是一個規則的五邊形嗎?”
“顯然是不規則的,” 佩羅拉特說。
“蓋婭在中心嗎?”
“不,它在邊上。”
“非常好。這就是天文學家150年前看到的。一個半世紀,就這樣--你接到的關於”
五邊形中心” 等等的資料即使在Sayshell也要到這個世紀才可能是真實的。你接到的材料是源自Sayshell,而且是這個世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