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揚的那種員工,因為你不需要任何藉口,在一個相信你的企業中,你做一樣事與不做一樣事,需要藉口嗎?
暢銷謊言的社會土壤(1)
壞的制度有一個通病,他們制定制度的出發點就是瞄著“管人”,他們屬於“助紂為虐”的型別——以企業的名義把個人變成工具,使得個人在龐大的企業面前毫無談判地位—壞的制度是用來壓人的。
下面這個故事是我在部落格中國網站上讀到的,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這種無恥的級別。類似《沒有任何藉口》這樣的書之所以在國內大行其道,一定有深刻的社會土壤,而這個土壤本身是值得質疑的——
“兩個成年男人,在隆冬的深夜裡,被命令光著身子站在戶外,然後又被命令相互往對方身上潑水,最後又被命令互相毆打,終於導致了其中一個人的死亡—你能猜得出這幕慘劇發生在哪裡嗎?
我告訴你吧,就是在張家口市下花園區的一傢俬營汽修廠。下命令的是汽修廠老闆,執行的是他手下的兩名員工,起因是其中的一個人在修理汽車時不慎將一塊車窗玻璃打碎了(據11月22日新華社報道)。
也許你會說,這兩個人多傻啊!大不了老子不幹了,大不了把這塊玻璃賠你,也犯不著把命搭進去呀。但是按照今年格外暢銷的“勵志書”《沒有任何藉口》所宣揚的理念,這兩個人恰恰是最優秀的員工,因為他們的確是在如書中教導的那樣:“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藉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藉口”,表現出了“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一種誠實的服從態度”。
這本後來被揭穿是託名美國人“凱普”,而實際上是中國人操刀的“偽書”,受到了中國老闆們的熱烈追捧。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裡就已經再版24次,銷量超過200萬冊。一大批國內赫赫有名的企業大批次購買,發給員工人手一冊。一家大公司在發給部門經理的書面通知中說:“除了教導員工自覺學習以外,在每週的部門例會上組織宣讀、談體會、交流感想,透過兩個月的學習,每位員工將自己的認識與實踐相結合寫出書面心得……”乖乖!單看這語氣我還真不知道今夕何夕,恍惚間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老闆們為什麼如此喜歡這本書?關鍵在於這本書的“每一個字都說到了老闆的心坎兒裡”,請看這一段:“如果你為一個人工作,如果他付給你薪水,那麼你就應該真誠地、負責地為他幹,稱讚他、感激他,支援他的立場,和他所代表的機構站在一起”;再請看這一段:“也許你的上司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不能理解你的真誠,不珍惜你的忠心,那麼也不要因此而產生牴觸情緒,將自己與公司和老闆對立起來”;這些還不夠:“不要感慨自己的付出與受到的肯定和獲得的報酬不成比例,不要老是覺得自己得不到理想的工資,不能獲得上司的賞識。這樣的情緒是產生藉口的溫床。”
誰說現在是“後意識形態”時代?這難道不是最強烈、最鮮明、最絕對的“意識形態”?單靠獎金、罰款、“炒魷魚”來控制員工是低水平的,透過製造“意識形態”塑造社會觀念來操控員工才是最高水平。因為一個人如果僅僅是迫於貧困或者生存的壓力而不得不接受奴役,那他還可能會伺機反抗或者逃脫。如果他在內心深處都把老闆當成上帝,認為被奴役是一件無上光榮的事,爭取權利是一件可恥的、“找藉口”的事,那他該是一名多麼完美的員工啊!
張家口市那家汽修廠的老闆和員工,是不是讀過這本“勵志書”,我不得而知,但是他們的行為和這本書的主旨完全吻合卻是毫無疑問的。慘劇的發生意味著這本書中的教條絕不像一位善良的評論家說的那樣,僅僅是老闆“意淫員工的最佳讀本”,而是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實。而我在一家公司網站上看到員工連篇累牘的“讀後感”和“演講稿”,不禁讓我產生了一種格外悲涼的感覺。行文至此,我想起了伏契克的名言:“人們啊,我是愛你們的,但你們可要警惕呀!”
在這篇部落格文章後面,還有很多評論,大致歸納一下,基本上為兩類—一類為同意,比如“誰在看《沒有任何藉口》?只有那些具有奴性的員工才去看,有的人生來就是喜歡被人管,喜歡侍候人。作為老闆,他需要奴才;而作為一個員工,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有些書是為老闆服務的,有多少書是在為我們廣大底層的員工說話?”;還有人說“我們公司也人手發了一本。拿到手我就上網搜了一下,作者找不到,Amazon也找不到這本書,所有相關的網頁都是中文的,當時我就覺得有問題。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