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大的號召力,一旦培養起來絕對是可以對抗舜的人。
而且按照帝堯所想,只要這鯀與舜相互爭鬥,就可以讓自己的兒子丹朱從中漁利,而加大登上人族地位的實力,當舜知道了帝堯的計劃之後,心中立刻有了對策,想找一個機會去除掉鯀,而沒有過多久那機會就來了。
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天降洪水,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衝向高岡,危害天下,民不安居。雖然自己已經被舜架空了,但是帝堯還是對此非常關切,便向手下的眾臣們詢問問誰可以治理水患,而此時帝堯手下的眾臣都是以舜的話馬首是瞻,於是在舜的授意之下四嶽推薦了鯀。
那帝堯一聽四嶽推薦的是鯀就明白這一定又是舜的主意,連忙說不可,帝堯就向眾人解釋到說鯀這個人靠不住,經常違抗命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而在舜的授意之下四嶽還是堅持要讓鯀試一試,說實在不行,再免去他的職務。
而舜也在一旁慫恿其他的大臣推薦鯀,那鯀自己也想要表現自己,所以一極力的向帝堯推薦自己,那帝堯見這個情況下,知道沒有辦法了,就算自己不同意舜也會將鯀推上治理水患的位置,於是帝堯只好同意了。
這鯀裡領命之後,分外高興,而這鯀毫無心計,把推薦自己的舜視為知己,於是就向鯀請教那治水的方法,那舜本就不懷好意,這鯀向自己請教,正中舜的下懷,於是舜告訴鯀,這天下萬物是相生相剋的,那水的克心就是土,只要壘土建壩就可以制服水患。
那鯀大喜過望,深以為這舜的話有理,於是決定壘土建壩制服水患,但是從哪裡找土來壘土建壩呢?於是鯀將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先祖黃帝衣冠冢中的一件至寶息壤上。
這黃帝由有土德,所以稱為黃帝,而黃帝御龍飛昇之後,那土德之力在黃帝的衣冠冢中積聚,在人族氣運,與黃帝帝氣的滋潤之下,凝結成為實體,那就是息壤。
這息壤乃土德所聚而成,雖然只有那人腦袋大小,但是卻沉重無比,非正統黃帝的後裔絕對無法拿動,這息壤神奇無比,能夠自動的生長,只要脫離息壤的主體,那指甲蓋大小的一片息壤,就可以長成一座大土山,這絕對是壘土建壩的好工具。
於是想到這裡那鯀就借用自己黃帝正統後裔的身份,偷偷的潛入黃帝的衣冠冢中,將那息壤偷了出來,然後那鯀就借用息壤的力量,四處攔水築壩,想要消滅水患。
可是在鯀的治理之下,開始的時候,那攔水築壩還有些作用,但是到後來,水壩越來越高,水位也越來越高,最終那水壩始終沒有高過水位,在鯀治理水患九年之後,那九年間聚集的洪水一擁而下,不光將水壩全部沖毀,還將大量的人族部落吞沒了。
那舜趁機向帝堯稱述那鯀的錯誤,還把鯀偷入黃帝的衣冠冢盜取息壤的事情,給抖了出來,那帝堯沒有辦法,只好下令將鯀貶到羽山關押起來,這才保下了鯀的性命。
過了三年之後,這帝堯見風頭已經過去,覺得是時候派人將鯀招來,該重新復起了,而此時那舜提前得到了訊息,覺得是該將鯀斬草除根的時候了,那舜就提前派心腹來到羽山,然後在羽山中放了一場大火將鯀活活的燒死了。
而由於那時候,人們還將那祖巫祝融當作火神,把火災也稱為祝融,於是就有傳說說鯀死於祝融之手,其實當時祝融也不知道隕落多少年了。
在得知那鯀的死訊之後,那帝堯已然心灰意冷了,再也沒有什麼想法了,只是思念被封在丹水流域的長子丹朱,意欲召他入朝。舜堅決不允,他列舉了丹朱的數條罪狀,毫不留情的拒絕了岳父大人的請求。
舜他擔心如果他的大舅哥丹朱回來,帝堯重新授權,那可就麻煩了。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所謂的孝心已經不重要了,和平過渡,坐穩帝位,這才是頭等大事。相比之下,區區孝心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舜的阻撓下,帝堯一直到死也沒有見到兒子丹朱。帝堯在悔恨和失望中病死於宮中。舜即位稱帝,以甲午年為舜元年。舜認為唐堯政權氣數已盡,理當改朝換代,於是下令在蒲坂建造新都。
第二年新都建成,舜率文武大臣遷都於蒲坂,改國號為“虞”,正式建立帝舜有虞氏政權。舜執政後,十分重視選拔和使用人才。他一共任命了二十二位高層領導。
任命十二州州長為十二牧,分管十二州的事物;任命炎帝神農氏後裔姜四嶽為司嶽,主管四時方岳、天文曆法;任命崇伯鯀的兒子禹為司空,主管水利工程;任命棄的後代為司農,主管農業。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