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重入逆流(2 / 3)

小說:大周王侯 作者:大蘋果

道。

“我該走了。”高慕青說罷,身子起處已經上了長窗的床臺。

“慕青!”林覺驚呼道。

“林郎,珍重了!”高慕青回過身來,星眸閃淚,戚然一笑,再轉身時,身形已沒入黑暗之中。

林覺追到窗前,四下裡漆黑如墨,哪裡還有半點高慕青的人影。林覺跌坐於椅子上,以手扶額,面容扭曲,痛苦之極。

……

大周慶豐三年七月十九,杭州北關門外,一艘官船穿越城門而過,緩緩駛入城中。寧海軍水軍出動船隻維護河道秩序,疏通航路,保證這艘官船的順利通行。

杭州百姓們知道,只有重要人物的到來,才會有這樣的舉動,這艘官船上的乘坐之人必是來頭不小之人。所以,雖然心有怨言,但也不得不盡量規避。他們不知道的是,這艘船上的乘坐之人確實來頭不小,但他也曾是杭州城的一員,他便是從杭州城走出去,如今官居三司副使,三司戶部司主事的林家二老爺林伯年。

林伯年早年科舉及第之事在杭州城頗為轟動,倒不是因為杭州城無人科舉及第,而是杭州林家在數代之後終於有一人能夠考上科舉,當時的慶祝活動隆重的過分,幾乎轟動了半個杭州城。杭州城中一些年長之人還能記得二十多年前的那次林伯年考上科舉的慶祝活動。特別是街頭上的那些流浪漢和窮人們更是記得最為清楚,因為當時他們免費吃了十天的好飯好菜,這一點對他們記憶猶新。

二十多年後,林伯年已經官居三品高位,成為朝廷三司衙門的副使。這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廟堂高官了。在普通百姓看來,朝廷之中的主要機構無非是兩府三司。兩府中宰相副宰相樞密使樞密副使都是一等一的大員,由此可知,和兩府並列的三司衙門的副使,自然也是和他們平起平坐的。那麼林伯年的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杭州出了這麼個高官在堂,也是杭州人的榮幸。

然而,百姓們那裡會懂,三司衙們和政事堂樞密院相比那可差的太遠了。名義上三司和兩府齊名,但實際上三司衙門受政事堂和樞密院同時節制,只是兩府的輔助和補充罷了。慢說是三司副使,便是三司使這個正職,也無法同政事堂中的一名參知政事相提並論。

這一切其實和當初設立三司衙門的初衷是相悖的。當初大周朝改制唐制設立兩府三司制度,其目的是將宰相的軍權和財權分離出來,相互牽制,避免宰相權力過大的弊端。而這種制度的設立卻又產生了諸多其他的弊端,譬如權力重疊,機構的臃冗,相互間的推諉和扯皮,效率的底下。在大周朝一百多年的理政過程中,當初的想法正在悄悄的被事實所潛移默化的改變,到如今,早已是兩府為大,三司衙門屈於人後了。

但無論如何,三司副使那也是個地位極高,權力極大的高官。更何況,整個三司衙門都是一個肥的流油的衙門,三司副使更是一個讓人眼饞的官職。

至於林伯年如何以三甲及第之身留在了京城,並且一直在京城為官最終混到了這般高位之上,不知內情的自然可以說林伯年官運亨通為官有方。但知道內情卻都懂,林伯年這麼多年來可不知花了多少銀子在鑽營上。他能有今日,和身後林家的雄厚財力的支撐是分不開的。

上一次林伯年衣錦還鄉時還是十年前,當時他剛剛成為三司副使,自然是要回鄉告慰祖先;更重要的是,要讓家鄉的人都知道,他林家出了個大官,讓所有人都明白,林家惹不得。但那次回鄉,其實留下的回憶很不美好。恰好遇到三弟林伯鳴的身故,三弟的故去沖淡了他升官的喜悅。三房孤兒寡母呼天搶地的情形歷歷在目,讓他的心情既悲哀又煩亂。

這一次,他林伯年又回來了,但這一次的回來比之上一次升官時的衣錦還鄉更為榮耀,因為他是欽差大臣的身份,奉聖上旨意前來杭州傳旨的。本來這個欽差大臣的身份是怎麼也輪不到他林伯年的,梁王郭冰和嚴正肅剿匪勝利,聖上要下旨嘉獎,這個人選怎麼也是政事堂或者是軍方的人,作為一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三司衙門的人,根本沒有他的事情。然而,此次剿匪作戰中的一個關鍵人物卻讓他有了這份榮耀,那個人便是自己三房的侄兒林覺。

林伯年怎麼也想不到,郭冰和嚴正肅的奏摺上會有林家三房那個十多年前印象中只是個木訥男孩的三房庶子的名字,而且正是他獻出的計謀,並且冒險登島經歷九死一生協助官兵攻克了海匪老巢。這一切怎也無法讓林伯年和印象中的那個記憶模糊的孩童聯絡起來,可這偏偏就是真的。聖上為此還特意召見了自己,說了些誇讚的話,讚許他們林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