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二章 不速之客(1 / 2)

小說:大周王侯 作者:大蘋果

次日上午,林覺去汴河碼頭上僱傭了一批苦力。在京城,僱傭苦力是很簡單的事情,各處碼頭上都有一群群等著人僱傭的人手。要麼卸貨裝船,要麼去做別的體力活。林覺給出的價錢高出正常價格兩成,這樣他便可以在一群人中隨意挑選那些健壯老實的人去幹活。

晌午時分,林覺帶著數十名苦力趕到外城劇院工地,江南大劇院內部的人手早已翹首以待。接下來按照任務的分派,由自己的工匠帶領著這些苦力對大劇院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造。林覺親自坐鎮於此,一方面現場解決工地上的各種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抽出時間來在後面的院子裡進行劇本的創作。

原本林覺已經說過,以後所有的劇本都不會再親自創作,但這一次林覺還是決定破個例。畢竟這是在京城開辦的分號,要一炮而紅的話,劇本必須過關。雖然之前和謝鶯鶯她們商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覺得還是用在杭州演過的老劇目保險一些。畢竟那些都是已經成熟了的,被證明是成功的劇目。

但是,問題是現在那些劇目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自從去年林覺瘋狂斂財的那一波之後,將很多劇目以簽名售書的方式給賣出去了,這造成了這些劇目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難保京城中不會已經知道了這些劇目的內容。作為新開張的江南大劇院而言,炒冷飯便會適得其反了。

所以,為了規避這些風險,林覺決定親自創作一部劇目。當然,隨行來京的有幾名是江南大劇院帶來的專司劇本創作的落榜舉子,林覺自然不肯放過他們。讓他們在旁磨墨鋪紙,並且根據自己的故事梗概設計對白臺詞,想像場景燈光等等,進行集思廣益的頭腦風暴。

林覺並不想出什麼么蛾子,他這次要寫的是在大周朝民間有所傳聞的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林覺曾經做過一些簡單的調查,梁祝的故事大周朝雖然流傳廣泛,但卻沒有任何一本關於這個故事的長版本。大多問及便知,但詳談便不解。於是林覺決定將這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寫成長劇本,作為江南大劇院在京城的第一場大戲。

大周朝目前還算是太平盛世,透過在杭州的大劇院的演出實踐,林覺也算是摸到些大周百姓的心理。這年頭民風奢靡,生活安逸,所以百姓們對金戈鐵馬之類的劇目沒什麼興趣。相反他們更喜歡一些情愛悲歡之類的個人情感類的劇目。悲則跟著掉淚,喜則跟著歡笑。他們並不抱什麼大志向,只想在簡單的生活之外能夠跟著劇中之人同悲喜共跌宕,帶來一種滿足感而已。而梁祝無疑和《西廂記》《竇娥冤》《杜十娘》一樣,都是能讓他們高潮的故事。

故事確定下來,同窗結拜,十八相送,樓臺會,抗婚哭靈,化蝶等幾幕劇情完全確定之後,林覺便開始了埋頭的創作。得益於對這個故事的熟悉以及對後世流傳的一首協奏曲的喜愛,這個過程其實並不太難。那些耳熟能詳的橋段和語言,其實只需稍加潤色改動,將整個劇目的氛圍和臺詞變得更為適合大周朝百姓的口味便可。其實說是創作,也不過是一種改編罷了。

最難的部分其實是根據每一幕的內容設計出佈景道具配之已聲光之影。這是江南大劇院的強項,但這也是最難之處。

為了得到最佳的效果,林覺和幾名學子畫師佈景道具光影工匠等人進行了反覆磋商,一個個的確定方案,並將之落實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幾名新加入時間不久的學子們獲益頗大。他們原本只是被招募進來寫劇目的,但他們也僅僅限於寫劇目而已。但看著林覺這兩天裡所做的一切,他們才明白,光是寫劇本是沒用的,江南大劇院的輝煌絕非是靠著一本好劇本好故事便能有的。而是各方面通力合作,融匯一體之後呈現出的各方面最好的效果,才得以有了大劇院的火爆人氣。

兩日後,謄錄好數份劇本被交到了謝鶯鶯手上,在後園騰空的三間房舍被簡單的整修了一番作為排練場地,謝鶯鶯終於能夠開始帶著眾演員進行排練了。當排練房中絲竹樂起,曲聲飛揚的時候,謝丹紅笑的嘴巴都合不攏了。一切的煩憂都隨著這排練的曲詞絲樂聲消失了。大把的銀子花了出去,不久後這些人會大把大把的將銀子賺回來。

劇院的改造進度頗快。此次劇院的格局依舊是兩層看臺。所不同的是,包廂的數量增加了一倍。林覺明白,京城這種地方,達官貴人多如牛毛,誰肯坐在一群百姓中間聽他們鴰噪?所以,包廂,乃至豪華包廂是不可少的。雖然包廂的增多佔據了大量的普通坐席。但將來在定價時,包廂的受益卻絕對會是普通坐席的幾十倍。

在杭州時,林覺開辦大劇院之初的初衷還是讓百姓們能夠有機會看戲,儘量便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