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沉聲道:“我是這麼想的,既然呂中天他們聲勢浩大,我們自然不能落於下風。也許在朝廷官員之中,我們沒有他們的人數多,沒有他們的勢力大,但老夫想可否另闢蹊徑。晉王殿下乃皇后所生,既是嫡子又是長子,得太子之位繼承皇位乃天經地義之事。這番道理天下人都是明白的。朝廷裡或有不同意見,但天下百姓一定認這個理。故而我打算派人奔赴各地,宣揚晉王平叛功績,取萬民請願書。大周十五路各取一份,這十五份萬民書呈遞朝廷,其聲勢可抵呂中天和楊俊的聲勢了吧。”
“對對對,父皇說,他最看重百姓的想法。這麼做父皇一定會重視的。”郭冕點頭道。
林覺皺眉想了想道:“岳父大人,晉王殿下,我的建議是不要這麼做。這麼做恐怕會適得其反。”
“哦?此話怎講?”郭冰父子和晉王郭冕都異口同聲詫異道。
林覺道:“據我所知,晉王殿下在皇上心目中的位置並不如淮王。這一點你們同意麼?”
郭冕的神色有些尷尬。林覺說了大實話,這其實也是他一直不忿之事。自己是嫡長子,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瀟灑倜儻。詩詞文章音律丹青無一不精,父皇卻偏偏喜歡那個舞槍弄棒的郭旭,這很讓人惱火。還不是因為梅妃和呂中天的關係,還不是那個郭旭會討好父皇,裝的像是父皇的樣子。
“呸,他算什麼?文不能提筆,武不能平叛。父皇真是瞎了……那個……走了眼。偏偏被他矇蔽。真是不公平。”郭冕氣沖沖的道。
郭冰擺了擺手道:“晉王不必如此,假的真不了,淮王投皇上所好,矇蔽皇上。但這一次平叛不是被打回原形了麼?或許之前皇上對他確實看重些,但這一次之後,晉王聲望遠勝於他,也許皇上心中的想法早已改變了。”
林覺呵呵笑道:“那可未盡然。適才岳父大人已經說了,晉王是嫡長,此次平叛又聲望大增,理當是太子的不二人選。然則為何皇上又要群臣商議議立之事呢?按理說這件事可沒什麼好商議的,非晉王莫屬才是。根本沒有其他的選擇。這說明什麼?說明在皇上心目中的天平並未扭轉過來,充其量只是稍微往晉王這頭回來了一些罷了。倘若晉王佔據絕對的優勢,太子之位非晉王不可,那我們還需商議什麼對策?豈非多此一舉?”
座上三人一陣沉默,林覺一言戳破真相。確實,要是晉王得皇上歡心,那還緊張個屁啊。既是嫡長又是皇上心裡的人選,豈非板上釘釘之事?任誰無法改變太子的人選。正因為皇上心裡的那個人不是晉王,才會有如此的局面產生。
“承認這一點,才能更好的明白眼下的處境。自己欺騙自己是沒有用的,那會對形勢造成誤判,會後悔莫及。”林覺道。
郭冰點頭道:“林覺說的對,目前看來,皇上確實並沒有確定立晉王為太子。然則你還沒告訴我,我提的那個主意怎麼樣?”
林覺搖頭道:“岳父莫要見怪,恕我直言,岳父要搞什麼萬民請願的想法其實是行不通的。其一,操作上行不通。岳父恐怕很久沒有去和百姓們接觸了吧。應該不知道市井小民的生存狀態。現如今百姓的心態消極,對朝廷的事情哪有那麼多的熱情?他們被逼的衣食無著,還會在乎朝廷裡誰當太子?誰肯為你籤什麼萬民書?再說了,百姓們大多都是膽小怕事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們不會積極響應此事的。”
郭冰皺眉道:“這有何難?給銀子給他們,他們必趨之若鶩。有銀子拿,他們籤個名還不肯?”
林覺搖頭道:“那便是賄賂百姓,弄虛作假了。這種事是無法保密的,呂中天和淮王會抓住這一點猛攻,說晉王蒙蔽聖上,操縱民意。證據遍地都是,屆時你如何辯解?豈非適得其反?”
“這……”郭冰捻鬚不說話了。
“父王,這件事恐怕真的行不通。我們這次平叛,百姓們對朝廷確實沒什麼好感。除了那些從匪的百姓之外,那些馴良百姓對朝廷也是頗有抱怨的。說起來都是嚴正肅和方敦孺折騰的結果,搞得天怒人怨。倘若不是現在呂中天和楊俊他們在彈劾他們的話,我都想上摺子奏他們一本了。百姓們恐怕真的不可能會主動關心朝廷的事情。”郭昆沉聲說道。
林覺皺眉道:“兄長,不能一味怪罪新法,也不能完全歸咎於嚴方兩位大人。新法利弊皆有之,不可一概而論。”
郭昆張了張口,又閉上了嘴巴。他不想惹林覺不高興,林覺對嚴方二人明顯是感情的,又是曾經的師門,談及這個問題,不免惹林覺不快,還是閉嘴的好。
“林覺,你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