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條例司的那段時間提出了很多建議,我們並非不知道你的建議是對的,但之前已經說了,我們沒有時間徐徐而為,必須要加快步伐。聖心難測,說不定什麼時候便生出動搖,我們必須抓緊時間。那一次你和杜微漸玩的那小花樣其實只是給了我們一個藉口罷了。就算沒有那件事,我們也會讓你們離開條例司。因為變法已經招致了眾多攻訐,我們不能留下你們在這裡。敦孺兄更是快刀斬亂麻,和你斷絕了師徒關係,這對你也許是個極大的打擊,但對敦孺兄何嘗不是?萬幸的是,你沒有因此記恨他,反而對他一如以往的敬重,敦孺兄不得不再下狠心,那次拿你入獄便是要激起你決裂之心。為了和你撇清干係,敦孺兄真是煞費苦心啊。”嚴正肅沉聲繼續道。
林覺的心中澎湃起伏,思緒複雜,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此刻的心情。所有的一切都是方敦孺為了保護自己而做出的絕情之舉,目的便是一步步將自己推離他的身邊,並且讓朝廷上下都知道他和自己已經決裂。真可謂是苦心孤詣。而自己其實也是近來才有所懷疑,之前確實心生怨懟,對方敦孺也說了不少過頭的話。幾次方敦孺來找自己說的那些話,都被自己看做是虛情假意。但那或許正是方敦孺內心矛盾之極,所以來找自己想說清楚這件事,希望自己能理解他的行為的舉動。被自己無禮的拒絕之後的方敦孺,當時的心中定然是極為難受的。
“先生,嚴大人。我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你們為了保護學生可謂是煞費苦心了。可是學生有一點不明,既然你們一開始便覺得皇上變法之意不誠,為何還要推行變法?既然你們知道這件事結果難測,為何還要踏上這條難行之路?”林覺輕聲問道。
“林覺,我大周的情形你也看到了,糜爛至此,國力衰微,一日不如一日。照此下去,終將難逃傾覆的結局。我輩受皇恩之沐,食百姓之膏腴,讀聖賢之書,明興亡之理,在此家國危難之時,豈能罔顧不理裝聾作啞?天下之興亡,百姓之悲苦,無不牽動我們的心。就算知道事情難為,我們又豈能等閒視之?別人如何我們不管,我們只管對得起自己的內心,所以我和正肅兄必須要出來做這件事。老夫將此視之為自己的使命,既是人臣之責,更是身為天下蒼生一員的責任。我們絕不會逃避。至於結果如何,那其實並非在我們掌控之內。我們固然希望能成功,但我們無法保證這一點。我們只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卻也不想因為我們而連累別人。林覺,老夫對你很看好,你是出將入相之才,聰明機變,勇武智謀皆有,老夫不能讓你栽在這件事上,哪怕有一丁點的失敗的可能,老夫也不能讓你跟著老夫冒險。我大周的將來還需要你們去頂住,老夫不能這麼自私。你記著,老夫不是為了保護你,而是為了保護大周的將來,老夫對你寄予厚望,所以才會保護你。你將來若不能為國盡忠,為大周貢獻力量,老夫是絕對不會原諒你的。所以老夫那般對你,不是因為你是我的學生,而是希望你有所作為。你可明白了麼?”方敦孺沉聲說道。
林覺緩緩點頭,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句話說出來容易做起來卻難。嚴正肅和方敦孺以及大周很多大臣,士大夫讀書人,其實也是有著歷史的擔當和責任感的。當大周到了衰敗危亡之時,他們便會站出來擔當。雖然他們預感到可能會失敗,但還是毅然去做,‘雖千萬人吾往矣’,他們完美的詮釋了這句話。
一旁的方師母和方浣秋也都聽呆了,她們也根本不知道,原來方敦孺的種種不可理喻的所為背後居然是有著這樣的目的。她們之前都誤解了他,甚至怨恨他。
“夫君,你為何不跟我說呢?老身為此跟你還吵架,還罵你,你怎麼不跟我說?”方師母埋怨道。
方敦孺笑道:“夫人,你那脾氣,能留住話麼?我若跟你明說了,你豈非一轉眼便告訴林覺了,那還有什麼用?還有浣秋也一樣,我不能跟你們明說,只能瞞著你。你們心裡怨恨我,我也沒法子,我不能毀了林覺。”
方浣秋撲上前來抓住方敦孺的袖子哭道:“爹爹,你受委屈了。”
方敦孺伸出手來,隔著柵欄輕撫方浣秋的頭髮,低聲道:“秋兒,爹爹不好,爹爹讓你難過傷心了,但爹爹沒法子啊。你要理解爹爹的用心。爹爹知道你喜歡林覺,若非陰差陽錯,你和林覺怕早已成婚了。爹爹並不是迂腐之人,爹爹不會強求你的。只要你自己願意,爹爹現在正式答允你,你可以嫁給林覺。爹爹也很高興看到你能如願以償。你好好跟著林覺過日子,他比爹爹更聰明更有能力,他一定會保護好你的,讓你過好日子。不像爹爹,只會讓你們擔驚受怕,讓你們傷心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