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一章 大遷徙(1 / 2)

小說:大周王侯 作者:大蘋果

林覺等人在石人山大寨之中繼續停留了三日。這三天裡林覺和高慕青等人很是忙碌。拿下石人山大寨之後有太多的後續的事情需要解決,必須儘快的做出決定。

首先要決定的便是是否應該將落雁谷大寨搬遷至此的問題。按理說,石人山大寨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形優勢,山寨的規模也非常宏大,而且房舍設定都很完備,似乎應該作為落雁谷大寨的主寨之所。但在這個問題上,林覺的看法和眾人有所不同。

林覺看的不是石人山大寨的地形和已經成型的規模,這一點固然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但並非是主要的考量標準。林覺告訴眾人,雖然石人山的山勢雖然陡峭,地形利於防守,主寨設施也很完備。但最致命的缺點便在於石人山下方的山谷過於逼仄,根本沒有什麼平坦的地方可供耕種。這會讓整座山寨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

道理很簡單,左宗道的作法是集中所有山民在山下的幾處狹窄的山谷之中聚居。其用意是便於收繳這些百姓和山民們種出的莊稼,紡織的布匹等等物資,以供給大寨之用。但山下那些山谷中其實適合耕作的土地少的可憐,大批百姓和山民沒有土地可耕種,便不得不採用圍山造田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但這些層層開闢的梯田雖然看起來甚是壯觀,其實守成很是有限。遇到山洪爆發,一路沖毀田畝無數,導致顆粒無收的情形也是常見。而左宗道自然不會去管這些百姓的死活,該收繳的糧食物資一點也不能少,這樣一來,這些山民和百姓們可就倒了大黴了。沒飯吃沒衣服穿,餓死人的事情都不鮮見。

這可不是林覺的杜撰,為了瞭解這些情況,林覺親自去山下的百姓家中實地調研了。山民百姓們告訴他,這裡土地貧瘠,產出可憐。而左宗道的石人山大寨收的賦稅又多,所有的百姓幾乎都是赤貧的狀態,連基本的溫飽都沒有解決。林覺便親自嚐了嚐一戶山民家中的黑色窩窩頭,那味道和口感讓林覺根本難以下嚥。那窩窩頭裡可沒多少面,大多是百姓們為了冬天能活下來,在山上採的野菜和草根曬乾磨成粉,加上少量的蕎麥粉混合做成的。放在富庶之地,那是牲口也不會吃一口的東西。

百姓們活不下去這是其一,其二,這種情形其實也會大大的影響山寨的物資供應。就算你再盤剝百姓,地裡只有那麼點糧食,全部被收走也還是不夠供應。所以,其實以石人山大寨的規模,大可以再多養幾千兵馬。可是左宗道卻沒這麼做,恐怕也是受制於物資的供應不足之故。這一點在當初左宗道和高慕青等人因為物資供應而產生的衝突的事情上也可以得到佐證。如果左宗道有著充足的物資和糧草,他一定不會輕易的和高慕青翻臉。他應該會想辦法穩住高慕青他們,更有利於他利用這些人為他爭奪地盤的目的。

其實,本質上來說,林覺是同意左宗道將百姓和山民聚集在大寨左近的作法的。這其實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任何一個伏牛山中大山寨都面臨著基本的物資供應的問題,自力更生,以民養兵,這是一個最根本的辦法。林覺提出的開闢落雁谷中的土地耕種,其實也是這個思路。但前提是要有合適的耕種之所。而這一點在落雁谷中將會得到全面的解決。落雁谷中大片的肥沃的土地是適合耕種的地方,一旦全部開闢出來,將會成為一個大大的糧倉。

林覺這麼一分析,高慕青袁朗等人也都明白了過來。雖然之前袁朗強烈要求將落雁谷總寨遷移到這裡。但是林覺有理有據的說出道理之後,袁朗便不再堅持了。確實,落雁谷大寨如今一下子吞併了石人山大寨,地盤和所轄的人口一下子增加了數倍,基本的生存問題若是得不到解決,那還談何發展?

林覺提出,既然石人山下邊山谷的土地並不適合耕種,山下那五六千山民應該遷移絕大部分到落雁谷中。留下兩三百戶在石人山下的山谷中,每戶的耕種土地可以大大的增加。這樣既可保證供應駐守於此的兵馬,也可讓百姓們有所結餘。

此處山寨其實也不必留下太多的兵馬守衛,林覺提議,留下袁朗和五十名落雁軍士兵,再加上三百餘石人山投降的山匪在此駐守便已經足夠了。一來,兵馬少可減小百姓的負擔,二來這個數目其實對於防守這樣一座地勢險要的山寨已經足夠。

幾經商議,最後終於拍板下來,袁朗和四百人手留在石人山駐守。袁朗也被正式任命為石人山分寨寨主。其餘投降的五百多名降兵以及石人山左近的一千多戶山民百姓中的七成將全部隨著林覺和高慕青返回落雁谷定居。

三日後,一場浩大的大遷徙正式開始。即便是離開這片不能活命的地方,百姓們還是表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