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上位,前朝宰相張堅因為忌憚韓延壽的名望,對其竭力打壓。先皇倒臺之後,韓延壽也終於得以解脫,對於耶律宗元也有那麼一丁點的感激之意,故而便同意擔任新朝宰相。
不得不說,在穩固耶律宗元奪位之後眾臣和各部落的人心上,韓延壽起了很大的作用,耶律宗元的皇位也日趨穩固。若不是出了女真人叛亂這件事,耶律宗元在大遼的地位可謂是高枕無憂的。
這韓延壽和大遼之前數代宰相一樣,對大周文化極為推崇,竭力主張遼人漢化,學習大周的各種文化。他自己也身體力行,所以列席朝廷之上是很少穿遼人衣冠,皆以南人袍服穿著,以示自己對此事的支援。
“哦?宰相有何見地?快快說來。”耶律宗元大喜道。
韓延壽輕撫長鬚,緩緩道:“大周落井下石,悍然攻我。局面確實險惡之極。不過,皇上也不必太過憂心,這件事難道不是我們意料之中的事情麼?當初皇上要向大周求援助時,老臣便提過這個可能性。但當時皇上一意孤行,老臣也不好堅持己見……”
耶律宗元面露尷尬之色道:“罷了罷了,宰相不必再說了,當時朕……確實是著急了,沒妥善考慮周全。是朕錯了好麼?這件事不必再提了。”
韓延壽微笑道:“皇上能這麼想,老臣甚是欣慰。皇上是果決之人,錯便是錯,對便是對,絕不推諉。這正是明主之姿。皇上其實事後便後悔了,老臣心裡明白。否則又怎會在析津府一帶佈置重兵呢?之後又決定拒絕大周的增援呢?皇上還是做了準備的。”
耶律宗元點頭道:“朕是做了準備,以防萬一。但現在情形似乎並不樂觀。析津府只有不到十五萬兵馬,而大週三十萬大軍北上。女真十七萬大軍已然攻到了宜州,兩邊都火燒眉毛,朕甚是憂心啊。”
韓延壽點頭道:“確然如此。不過皇上也不必過於憂心。老臣反而認為,大周變臉進攻,反而是一件好事。”
“好事?”耶律宗元驚愕道。
“韓宰相,您這是昨晚沒睡好吧,還是中午多喝了酒?怎麼說起糊話來了?這種局面,你還說是好事?可真有你的。”大遼北院樞密使蕭光肅皺眉大聲譏笑道。其餘眾臣和高階將領也都面帶苦笑看著這韓延壽。
韓延壽不以為意,他見慣了這群腦子不靈光的武夫們訝異不解的目光,根本沒拿他們當回事。遼人崛起於馬背之上,這些人永遠都以為武力才是一切,所以不讀書不明理,只知道打打殺殺,所以大遼國沒有太多的名臣,這也是不能和大周相媲美的重要原因之一。
“皇上,南人這次和女真人聯手,以南北夾擊之態攻我大遼,其意圖再明顯不過了,那就是要我大遼亡國。形勢已然極為險惡了。然而皇上想過沒有,我大遼最大的隱憂是什麼?皇上為何要向大周求援,請他們出兵幫我們剿滅女真叛亂呢?”韓延壽道。
耶律宗元皺眉道:“還不達旦九部、達迷裡部、梅里急部、茶扎刺部這些部落的老東西們蠢蠢欲動,意圖不軌?光是女真人,我何曾懼怕過?為了儘快剿滅女真人,朕才想借外力剿滅女真,騰出手來教訓那些老東西們。他們一旦作亂,我大遼便重新陷入分崩離析之中了。這此案時朕最擔心的事情。”
韓延壽呵呵一笑道:“這就是了。皇上其實對女真和大周兵馬都並不懼怕,以我大遼現有兵馬,大可南敵大周兵馬,北剿女真騎兵。唯一怕的便是內部分崩離析。但現在,老臣可以說,內部的這巨大的威脅將會很快消除,很快大遼便將團結在一起,成為一塊鐵板。”
耶律宗元皺眉沉吟道:“你是說……他們會回心轉意?”
韓延壽撫須點頭道:“他們會的,局面大變,我大遼到了生死存亡之時,他們會意識到亡國之危。一旦皇上兵敗,大遼將會有滅國之憂。那些部落不會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皇上敗了,他們也報不了多久。女真人,大周人是不會任他們逍遙的,同樣會滅了他們。他們如今唯一的選擇便是支援皇上,支援朝廷。必須打贏戰爭,大遼才能存續,他們也才能存續。不說大義,只談利益,他們也只能這麼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