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
趙鯉喃喃自語,手指在椅子扶手上輕敲。
她原本以為,詭寺應是慧光這癲子一手摺騰出來的。
但這個三百多年前的小故事,竟將趙鯉此前想法全部推翻。
宋華僑的故事,儼然就是武陵漁夫誤入桃花源的倒黴版本。
那詭寺藏匿之地,或許早已存在。
“盧爺。”
趙鯉將手中縣誌遞給盧照。
盧照簡單一掃,也是皺起兩條眉毛。
這時李慶又道:“這仙境之事縣誌再無記載,但屬下在餘無鄉程圖路引之中又發現了異常。”
相較於前朝,大景政治環境穩定無戰亂。
士人外出求功名求官或是旅宿,商人外出經商求財。
在這所謂的宦遊和商遊中,為避免厄於歧路,出現了程圖路引。
這類程圖路引,除了記述水馬驛站、行程裡距、各地道路起訖分合,還記載了山川險夷、物產出處、行程風險、水旱碼頭……
某些詳細點的,還有當地牙儈好壞、門攤課稅乃至於轎伕船戶是否可靠,沿途食宿是否整潔等。
李慶所說的異常,見記載於《餘無鄉圖程》。
八十年前,一個姓程的知縣編撰成冊作注。
這程知縣放在後世,也能算是個見多識廣的旅遊博主。
圖冊成書後,他仍不斷作注,往裡新增一些新得的小道訊息。
目下李慶遞給趙鯉的,就是程知縣當年親自批紅作注的那一本。
上邊用說故事一般的語氣,記錄餘無皆青山中一則趣聞。
道是前朝暴政戰亂時,有不少鄉民拖家帶口進皆青山中尋仙避禍。
這事程知縣不知是從何處聽來的。
記載在這,大抵也是為了批判前朝苛政,逼得百姓走投無路去尋渺渺仙緣。
但趙鯉卻在想,那些入山尋仙境的鄉民,真的如程知縣所言全部死了嗎?
趙鯉忍不住嘖了一聲,抬頭誇了一句李慶:“做得很好,記你一功。”
大景不比後世有搜尋引擎,這些條目資料全憑李慶兩個月以來一點一點的翻找。
其中努力和艱辛,自不必多說。
李慶也不亂謙虛,頷首應後又道:“屬下查出這些資料後,便命人留心宋家,前日本要深入查,但趙千戶您叫停了行動。”
“今日我們要不要過去?”
宋家,也就是當年宋華僑的那個宋家。
當年宋家憑藉宋華僑的神異發家,家族一直延續至今。
到了現在依舊是餘無當地的望族。
照理說,宋家這樣的望族,對發家起點的先祖是一定要大書特書的。
但怪異的是,整個餘無從未有人知道過宋家怎麼發達的。
要不是李慶在縣誌邊角發現宋華僑的故事,說不得也會忽略宋家的存在。
若說宋家在戰亂中失了傳承,也不太可能。
李慶他們尋到了宋家一個門房,友好溝通後得知,宋家大院中心有祠堂。
祠堂之中供奉了宋家歷代先祖。
一般人家祠堂非重大節日祭日不開,但宋家祠堂每逢十五便往祠堂供奉大量酒水肉食。
據那門房所說,近年來宋家下人中有傳言夜裡無人祠堂傳出宴飲之聲。
宋華僑夢中與鬼神共饗醊臥,宋家每逢十五供奉酒水肉食。
兩相一對,李慶還不能發現問題,那他可以尋根細面吊死鎮撫司門前。
案子一旦捋出一個線頭,就有了進展。
順著查下去,發現宋家問題極大。
有販私鹽的跡象,並私下勾連人牙買進人口。
只要五歲以下不曉事的幼年孩童。
這些孩子秘密進了宋家,便消失在了世間。
並且宋傢俬下買進的布匹、針線、乃至於紙張都遠超日常消耗。
李慶以及手下力士,本是要順著這些線索繼續查的。
但他們的行動被趙鯉叫停。
李慶終於將全部情報說完。
趙鯉扭頭去看盧照:“盧爺,你怎麼看?”
盧照牙疼一般咧嘴:“這宋家,或許有進出那仙境的辦法。”
盧照用的是十分肯定的稱述句。
“他們應當還以人口以及布匹鹽巴等,把持了那個地方的商業。”
說到這,盧照和趙鯉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