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鑑看著難民們遞給自己的求賢令,很認真的雙手接了過來,看著招賢令上寫著“只問才學,不問出身”的註釋,不由冷笑了一聲,心中暗道: “本以為劉泰只想做為匈奴效忠的李陵,卻沒想到王彌一死,便忍耐不住想學做魏武。” 不過郗鑑也承認,劉泰打戰能力真的很強,就連苟曦也敗於劉泰之手,一時間生死不知。 再看看山河破碎,風景依舊,心中更忍不住發痛,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好。 而郗鑑恍惚的看著外面,過了一會兒,卻有大漢手中拿著幾個粗糧饅頭進來了。 郗鑑看著這幾個冒著熱氣的粗糧饅頭,目光中不由流露出幾分驚訝,道,“這是?” “稀先生,這幾個粗糧饅頭是從泰山郡那邊回來的鄉人做得食物,吃起來很香的。” 這大漢口中說著,便把這幾個放著饅頭的陶碟放到郗鑑面前。 郗鑑正準備拿,但看著這大漢欲言又止的樣子,卻道,“你可有話要說。” “先生,幾個鄉里人商量過了,我們準備去泰山郡那邊討生活……”大漢道, “所以,這幾個饅頭不僅是給稀先生您的,還有那兩個小兒,以後我們怕要告別先生了。” 郗鑑聽到這話不由一愣,他卻沒想到鄉里人居然要去泰山郡了。 因為陳午遇上石勒跟王彌,被打得幾乎覆滅,郗鑑才找到了機會逃回了故鄉。 而在這期間,這裡更先遭旱災,又遭蝗災,如今靠著鄉親們接濟這才活了下來。 但問題這時間段糧食是非常珍貴的,正如此鄉親們便告訴郗鑑:“大家都飢餓睏乏,因您賢德,所以我們要共同幫助您,如果再加上兩個孩子,恐怕就不能一同養活了。” 從此郗鑑就一個人去吃飯,把飯含在兩頰旁,回來後吐給倆孩子吃,得以一同存活, 但現在若鄉人們都走了,郗鑑覺得自己跟孩子怕要餓死在這裡。 郗鑑此刻鄭重其事,開口道,“莫非諸位鄉親都是要去賭一賭求賢令!?” 大漢聽到郗鑑的話,搖搖頭道,“求賢令求得都是先生您這樣的賢德大才,跟我們這些升斗小民又沒有什麼關係,只不過去了泰山,大家多少有一條活路而已!” “可否讓那幾位去過泰山郡的人過來跟我詳細說說泰山?”郗鑑神色嚴肅道。 郗鑑敏銳的反應過來,求賢令這種東西實際上跟底層的百姓沒有太大關係。 就算求賢,最起碼也是要看得懂求賢令上面的字吧,但絕大多數的百姓是不識字的。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那些從泰山郡回來的百姓們居然能鼓動鄉親們去泰山,這不對勁。 因為百姓愚昧也愚昧,但如果沒有切實見得到的好處,想要騙他們也不容易。 聽到郗鑑這話,那大漢很快便找來從洛陽回來的大漢,讓他去解答郗鑑的疑惑。 郗鑑和藹道,“這位壯士,能不能告訴我泰山郡內的一二事蹟,我亦心嚮往之。” “回稟稀先生,草民大約去年蝗災時,在當地活不下去了,聽行腳商說泰山那邊來了個新太守,只要幹活就管飯。當兵的人還有田地分,我便帶著幾個鄉里人逃難到了那裡。”大漢面對著郗鑑倒是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在那裡可是如同傳說的,只要幹活就給飯?”郗鑑聽到大漢的話不由疑惑。 “給!”大漢狠狠點頭,“過去第一年,官府就給我們修建了房子,讓我們有個落腳地。 工作了一年,也養了養身子,有一部分的人便是被挑選成了士卒,還分到了田地。” “哦……”郗鑑聽到這話,不由瞪大了眼睛,這可是田地啊,不由追著問了一句:”所有當兵的人都有田地不成!“ “自然沒有!”大漢搖搖頭說道。 郗鑑聽到了這話,倒是微微鬆了一口氣,他已經從這裡面感覺到幾分的冷意了。 因為劉泰的操作實在太像曹操實行的軍田制了,劉泰壓根就不是王彌死了才有梟雄之心,在他跟苟曦決戰前,便已經有這股心思了,這傢伙今年十六歲了嗎,打小就是反賊啊! “只有家裡還有家室的將士,才能夠領取到田地,若家裡沒個女人打理這些,那你過去當兵,這些田畝自然就荒廢掉了!”大漢搖頭道。 郗鑑聽到這話不由皺起眉頭,總覺得這裡哪裡有什麼問題,但卻說不上來。 “既然已經在泰山有田有業,為何還要回來,這裡到泰山郡,說遠不遠,但說近可也不近,少說也有百里之遠,縱然行走也是要行走七八天啊,這路可算不得安全!”郗鑑道。 “稀先生說得是,若不是為了財富,我們又怎麼會下得了決心回這邊呢!”大漢點頭道, “因為泰山,甚至因劉青州打下青州,所以在發放土地上極其慷慨。 只要入伍當兵,都可賜五十畝田地,每畝每年上繳一石,剩下來的都歸自己所有。 若藉助大漢的工具開墾種植的,則每年每畝收繳一石二,收繳五年為止。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