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見血(1 / 2)

小說:將白 作者:漫客1

這個時代雖然從楚漢之爭開始走向了岔路,但是在楚漢之前跟趙顯的前世是一模一樣的,也就是說先秦諸子一個都沒有少,提起先秦諸子,那就繞不開一個站在時光長河裡,俯視了華夏文明數千年的聖人。

孔夫子。

這個時代的孔聖人的遭遇其實跟另一個世界的孔聖人略有出入,另一個世界是高祖皇帝劉邦第一個去謁了孔子,後世皇帝便代代祭孔子,但是這個世界是項羽得了天下,那位霸王自然不可能去拜孔老二,但是大楚王朝迅速覆滅,從繼承的大楚的王朝開始,便開始代代拜孔,一直到三國之前的大周,孔子再次成為聖人,而孔家的家主,也回到了歷史軌跡上,被代代封為衍聖公。

孔家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極為特殊,與其說它是一個家族,不如說他是中國的“教皇”,歷史上一代代王朝興覆,似乎都與孔家毫無干係,除了元朝破宋之後,孔家分為南北兩宗之外,其餘時候,孔家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波折,哪怕是韃子皇帝入關,也要恭恭敬敬的去曲阜給孔夫子他老人家磕頭請安。

明末張岱曾經在書裡寫過這麼一段話,說孔家人言,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與江西張、鳳陽朱而已,江西張,道士氣,鳳陽朱,暴發人家,小家氣。

這江西張,是龍虎山天師張氏,鳳陽朱,則是當時的朱明皇室。

這段話雖然是一家之言,但是足見孔家當時的地位,也足見孔家人是何等囂張。

總而言之,孔家代表著儒家的傳承,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王權的正統性,早年北齊自詡正統,大罵另外兩國是項賊與趙賊之時,啟楚兩國都捏著鼻子認了,就是因為曲阜在北齊,孔家也在北齊。

也正因為如此,讀書風氣盛行,重文輕武的江南啟國,平日裡罵楚國“蠻楚”的不知幾何,但是敢罵北齊一聲“胡齊”的,卻少之又少。

與前朝一樣的待遇,曲阜的孔家仍舊被北齊封為衍聖公,甚至因為天下尚未一統的原因,北齊姜氏對於孔家這個“正統證明”格外厚愛,整個曲阜城,幾乎被北齊朝廷封給了孔家,就連當地的縣官見到孔家人都不敢喘大氣,與其說是衍聖公,不如說是曲阜王。

這曲阜的位置,距離兗州極近,左右不會超過二百里,趙顯這一次之所以要親自趕到前線來,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親自拜會拜會孔家,畢竟兗州之戰一旦得勝,以後曲阜就是啟國的地盤,趙顯身為國主,少不了要跟孔家這個正統代名詞打交道的。

王霜雖然不是一個讀書人,但是他也知道曲阜是什麼地方,聞言輕聲吐了口氣:“王爺,姜小白還在齊州,齊州距離曲阜也不遠,您現在這樣過去,會不會有些風險?”

“能有什麼風險?”

趙顯眯著眼睛說道:“姜家這些年心氣都被打沒了,此時他們除了斥候以外,主力肯定都縮在齊州不敢動彈,再說了,就算有什麼事,兩千禁軍也足夠衛護本王回來了。”

王霜輕輕點頭:“既如此,末將這就安排。”

…………

第三天,也就是大年二十八的上午,趙顯帶著兩千鐵甲錚然的禁軍將士,趕到了曲阜城下,此時原本在王霜身邊學習的趙希,也被趙顯臨時帶在身邊,充當貼身護衛。

當趙顯到達曲阜城下的時候,才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兩國交戰的地方距離曲阜極近,可是曲阜城彷彿毫無察覺,不僅城門大開,城裡街道上也是人來人往,彷彿絲毫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

不過想想也是,歷代王朝更迭,不管是誰登上了舞臺,只要想讓統治長久的,就沒有一個人敢得罪孔家,所以除了一些屁事不懂的流寇匪類造反之外,歷代新王們就沒有一個敢對曲阜城動刀兵的。

趙顯從馬車上跳了下來,看著曲阜城並不高大的城門,目光復雜。

前世他是去過曲阜旅遊的,三孔聖地他也都拜謁過,畢竟對於那個所有讀書人的老祖宗,趙顯心裡還是頗為尊敬的。

但是對於歷史上的這個孔家,趙顯殊無好感。

身為諸夏正宗,孔家先投蒙元,後投滿清,雖然為了求存可以理解,但是帶頭剃髮易服,就有些噁心了。

不過那都是前世的事情了,這個世界的孔家趙顯還沒有接觸過,現在他要伐齊,便需要孔家這個正統的大旗,因此必須要來接觸孔家。

因為百多年來沒有戰亂,甚至沒有流寇的原因,曲阜城並沒有半個駐兵守城,甚至負責維護秩序的,都是孔家人拉起來的鄉勇,整個曲阜城便是名副其實的孔城。

趙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