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兒說要花一千塊錢打廣告,趙明明和常娥都不咋同意。
咋說呢?
這有沒有效果不知道,但是一千塊錢卻是千真萬確握在手裡的。
這啥報紙廣告他們確實不知道,主要是他們在鄉下,整個村都找不到一戶家裡買報紙看的人家,就算現在家裡能找到報紙的,十有八九都是買啥東西包著帶回家的。
報紙就幾張紙,揉成一團都沒拳頭大,卻要花三分、五分的買,要是送到他們鄉下還得多個路費,還得貴幾分。
他們這種鄉下窮地方,填飽肚子才是正經,誰家有閒心花錢買報紙看?
所以趙明明晚上就跟年糕兒商量,想勸說年糕兒不要花那麼多錢打廣告。
一千塊啊!
這不是一百,也不是十塊,是一千啊!
這錢在他們鄉下可以蓋起三間大瓦房了,這要是用來打廣告,那真是一眨眼,“啪嗒”一下就沒了。
趙明明:“年糕兒,這一千塊錢凌寄是給你投資的,你可不能亂花,我真的覺得這報紙廣告不靠譜!”
常娥雖然沒反對的那麼強烈,但是這心裡頭多少有點兒擔心,年糕兒年紀小,她擔心年糕兒是被那個啥記者給忽悠了。
一千塊錢啊,芋頭村全村人家搜刮一下,都不一定能湊齊一千塊錢,年糕兒咋能為了一天的報紙廣告就花出去呢?
年糕兒被趙明明兩口子摁在大椅子上,聽著趙明明哥哥苦口婆心的勸,等他們說完了,年糕兒才開口。
年糕兒:要打廣告。趙明明:反對!年糕兒: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要打廣告。常娥:支援!
年糕兒:“趙明明哥哥,怕啥呢?就算這一千塊花出去,對咱們的生意也沒啥影響,該幹啥幹啥。要是花出去啥效果都沒有,那就當咱們做生意交學費了唄。”
趙明明:“那咱們現在的鋪子是賺錢的,何必故意賠上一千塊錢啊?你說對不?”
年糕兒:“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是做生意的人不能一直等著生意上門,這得等到啥時候啊?”
年糕兒拿出小賬本,隨便翻開一頁給趙明明和常娥看,“趙明明哥哥,常娥姐姐,你們看,咱這一陣的生意都沒啥浮動,這說明啥?說明咱們的客戶穩定下來了,這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兒啊。”
趙明明:“這咋是壞事兒啊?咱穩定下來,就說明咱每個月固定賺錢呀。”
年糕兒搖搖小腦袋,“可不能這麼想,買東西的人固定下來確實能固定賺錢,但是做生意一直沒有新的客戶來,萬一老客人被其他商戶挖了牆角,咱們的生意是不是一下就塌了?”
“咱們做生意賺錢,生意好,周圍的人眼睛都看得到,肯定會有人眼紅,肯定會有人想法子搶生意的,人家為了搶生意,啥事都會幹。比方人家為了讓咱們店開不下去,故意把價格放的低低,要是人家家裡有錢,貼錢賣貨,那咱們的店是不是就完蛋啦?”
趙明明:“……有人能這麼幹嗎?這損人不利己啊,對他們有啥好處啊?”
年糕兒:“沒啥好處,但是人家就讓你開不下去,你倒閉了,人家的店就恢復原價,客人習慣到這裡來拿貨,來了沒別的店可以進貨,只能在他們家拿貨,人家是不是就贏了?”
年糕兒仔細跟趙明明和常娥解釋:“咱們的客人不但要努力增加新的,咱們的貨也要增加新的品種,要不客人天天就拿那幾樣貨,沒新貨的話客人也會跑的。”
常娥聽年糕兒說完,她不由自主咂咂嘴,“年糕兒,聽你這麼一說,好像有點道理。打比方,我要是賣貨,有十個固定客人,那就意味著我每天能賺多少錢都知道,萬一十個客人裡哪天有五個人不來,我的貨就賣不出去了。要是我萬一那天多來五個人買貨,我一直備十個人的貨,又沒貨了!”
年糕兒點頭:“對啊,做生意就得靈活,不能一直耗著。要麼跑業務的人為啥到處跑呢?他要有三家的業務,其中有一家生意不做他的,他是不是工錢就少了三分之一?”
常娥點頭:“明明哥,我覺得年糕兒考慮的對,是咱們想小了,生意想做起來,想不被人搶生意,確實得想法子讓更多的人知道咱這邊有個批發鋪,而且貨品還得增加!”
年糕兒附和:“對對,我就知道常娥姐姐最聰明瞭!”
常娥:“嘿嘿,是年糕兒講的仔細,常娥姐姐一聽就明白了。”
趙明明:“……你倆這麼快就說通啦?我還是覺得一千塊錢放自己手裡賺著更好,實在不行存銀行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