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令牌進宮。
柴房,在小廚房最裡間。
裡面是用來堆放柴火和雜物的。
味道實在不好聞。
兩婆子把老夫人拎進府後,直接把老夫人往前一推。
老夫人摔倒在地,手心從粗糙的地面擦過,磨掉了一層皮。
在老夫人之後,丁老姨娘也被扔了進去。
知道那麼大的事卻不稟告老王爺,如果她說了實話,老王爺何至於矇在鼓裡三十多年?
丁老姨娘攥著這麼大把柄,過了三十多年的舒心日子,往後可沒有好日子給她過了。
老夫人爬起來,眼淚模糊了雙眼。
三十多年前的舊事如潮水般湧入她腦海中。
時間過了那麼久,她竟然一點也沒有遺忘。
但她從沒有後悔過。
王家太老爺重情重義,當年王太夫人還身懷六甲,便給腹中胎兒定下了一樁親事。
只是未婚夫身體孱弱,纏綿病榻。
她嫁過去,只怕過不了一年半載便要守寡。
她不同意。
王家不肯背信棄義,只能委屈她這個女兒。
同樣一天出生,只因為她早了一刻鐘,便要過那般悽苦的人生。
這對她來說太不公平了!
她早已有了心上人。
王家對她不仁,就不能怪她不義。
那天藉口上香,她與人私奔了,一去不歸。
做姐姐的跑了,做妹妹的只能代嫁。
可惜在出嫁前夕,她私奔的事洩露,未婚夫氣急之下,一命嗚呼。
王家一時間如喪家之犬,人人喊打。
她與人私奔後,日子起初過的很好,可等她懷了身孕,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男人流連花樓,徹夜不歸。
兩年後,她從家裡帶出來的金銀首飾花完,男人被花樓毒打,再加上瘟疫爆發,沒能扛過去。
那段日子過的有多艱難,便是現在想起來,仍覺得心中苦澀。
若不是王太夫人心疼她這個女兒,暗中接濟,她可能都活不下來。
後來,接濟也沒有了。
戰亂爆發,到處都是難民。
她為了活下去,跟著難民走南闖北,若不是還有個兒子在身邊,她早堅持不下去了。
這一走,就到了京都。
那天,大佛寺賑災施粥,她牽著源兒去領饅頭。
朦朧中看到轎簾掀開一角,她看到了一張她做夢都不敢相信的臉。
她的妹妹坐在一頂奢華的軟轎內,由人抬著上山,身邊還跟著丫鬟。
前呼後擁,眾星捧月。
她是來大佛寺上香祈福的。
鎮國公府的丫鬟小廝施粥行善。
她偷偷跟上去,正好看到老夫人喚王媽媽。
她身懷六甲,雍容華貴,活出了她不敢想的樣子。
她甚至怕被她認出來,嘲笑她,不敢上前相認。
在老夫人回頭之際,她飛快的走了。
她蓬頭垢面,與乞丐無異,她聽到那是鎮國公夫人,心中羨慕酸澀。
從大佛寺下山,走在鬧街上,被崇國公老夫人發現。
崇國公老夫人把她和源兒收留在別院,好吃好喝的招待著。
太后出宮見她,也為她和鎮國公夫人一模一樣的容貌所驚訝。
她們讓她取而代之。
她心動了。
她做不到不心動!
一母同胞,憑什麼她這個做姐姐的只能吃糠咽菜,任人欺凌,做妹妹的卻能高高在上錦衣玉食?
如果不是她,王家不會搬遷,自然也就遇不到老王爺!
這份榮華富貴,是用她的痛苦換來的!
這不公平!
只是老夫人身懷六甲,她們找不到機會下手。
那半年時間,她就在別院學習規矩禮儀,手從粗糙變的柔軟,頭髮從枯黃變順滑,行為舉止判若兩人。
她和妹妹一母同胞,從小到大身上有什麼傷疤,她瞭如指掌。
為了不露餡,還找了她妹妹身邊親近的丫鬟盤問。
滿月後,大佛寺之行,她成功的取代了自己的妹妹,一躍成為了鎮國公府老夫人。